地名由來:該村建于清道光年間,最初有王姓一家從易縣良崗一帶逃荒至此定居,以墾坡燒炭為生,據(jù)傳,有一次王氏上山,從山洞中發(fā)現(xiàn)一個(gè)銅佛,似菩薩像。從此,該地起名為菩薩峪,后逐漸發(fā)展成村,即以菩薩峪為村名。
菩薩峪村位于縣西部山區(qū),全村2018年戶籍人口共130戶、300人(常年在外33戶、63人),2個(gè)村民小組,耕地523畝,山場(chǎng)11000畝;村兩委干部共5人,黨員38人,村民代表11人,“兩委”班子健全,配套組織齊全,凝聚力、戰(zhàn)斗力強(qiáng)。
菩薩峪村與湯家莊村、郭家峪村、蓬頭村、下明峪村、淮北村、小豐口村、李各莊村、福山口村、南峪港村、平峪村、玉斗村、河?xùn)|村、下安北村、計(jì)鹿村相鄰。
菩薩峪村附近有野三坡、白草畔、百里峽、魚谷洞、怡賢親王墓、野三坡地質(zhì)公園等旅游景點(diǎn),有淶水麻核桃、野三坡伏花椒、車亭貢米、野三坡杏扁、淶水薄皮核桃、野三坡薄皮核桃等特產(chǎn),有冀中笙管樂·高洛音樂會(huì)、淶水伶?zhèn)惣赖?、淶水踢球、青縣哈哈腔、徐水獅舞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