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來:召都巴,蒙古語全稱“召都巴胡什根臺”,漢意“寶倉、吉祥”。系清康熙年間,吐默特右翼旗王府派一名叫“召都巴胡什格臺”的蒙古人來此駐牧后發(fā)展成村,起村名“召都巴胡什根臺”,后簡稱“召都巴”。
朝陽市龍城區(qū)轄鎮(zhèn)。1958年設公社,1983年置鄉(xiāng),1985年建鎮(zhèn),屬朝陽縣。1992年劃入龍城區(qū)。位于市境北部,距市中心15公里,面積86.8平方公里,人口1.8萬。轄召都巴、扛頭溝、瓦盆溝、厚丈子、太安洲、黃酒館、燒鍋、尹丈子、宋丈子、土城子、劉丈子、李丈子12個村委會。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有商貿(mào)、運輸、建筑、紅磚、粉絲和飲食服務等業(yè)。農(nóng)業(yè)主產(chǎn)小麥、玉米、高粱、棉花。
歷史沿革:
清康熙年間,建村名為“召都巴”,初歸吐默特右翼旗,清乾隆三年(1738)歸塔子溝廳,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歸三座塔廳,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歸朝陽縣,1940年歸偽滿洲國的吐默特右翼旗,1945年9月歸朝陽縣人民政府,1958年成立召都巴公社,1983年成立召都巴鄉(xiāng),隸屬朝陽縣管轄,1984年朝陽市成立龍城區(qū),召都巴鄉(xiāng)更名為召都巴鎮(zhèn),隸屬于龍城區(qū),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