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來:桃花吐,蒙古語“托和多”,漢語意為“凹型山”,后金天聰八年(1635),吐默特右翼旗王府派蒙古人來此駐牧成村,因位于一凹型山下,故名。
1958年設公社,1984年置鄉(xiāng)。位于市境西部,距市府35公里,面積114.6平方公里,人口1.8萬。錦承鐵路、101國道過境。轄李家窩鋪、小桃花吐、林四家、坤頭營子、黃杖子、南臺、平頂山、下洼、上桃花吐、梨樹溝、荒地、下桃花吐、白腰13個村委會。農業(yè)主產(chǎn)高粱、小麥、棉花。建有4處提水站。
歷史沿革:
1947年為北票縣一個區(qū),1949年為北票縣上桃花吐村,1958年成立桃花吐人民公社,1983年社改鄉(xiāng)為桃花吐鄉(xiāng),2000年改鄉(xiāng)為桃花吐鎮(zhèn),2006年桃花吐鎮(zhèn)由北票市劃歸雙塔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