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廣東省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廳公布第二批廣東省“一村一品、一鎮(zhèn)一業(yè)”專業(yè)村名單,高峰村榜上有名(茶葉)。
2020年12月,廣東省愛衛(wèi)會(huì)授于高峰村2020年廣東省衛(wèi)生村榮譽(yù)稱號(hào)。
高峰村,在鄉(xiāng)政府的北面約7公里,萬峰山下。前稱鳳北鄉(xiāng),后才改現(xiàn)名,地處萬峰山的南面,東北與鳳凰鎮(zhèn)交界,西北與萬峰林場接壤,南與高原、高升毗鄰。全村人口116戶,594人,耕地面積432畝,該村為鄉(xiāng)之最高峰,故合作化時(shí)期而取名。
爐內(nèi)村,陳、文二姓。陳姓于清康熙中期從鳳凰后河遷至此地。相傳此地早年曾建爐煉錫、煉金,有大爐、小爐之位置,故稱爐內(nèi)。有29戶,169人,耕地133畝。
南寮村,姓文,清乾隆年間來自鳳凰下埔。有11戶,54人,耕地48畝。
雞籠山村,姓文,清嘉慶年間來自鳳凰下埔。相傳村后山東形似雞籠,故名,有17戶,73人,耕地54畝,盛產(chǎn)苗竹。
崩行村,姓陳,清康熙末年從鳳凰后河移此定居,該村有一厝叫松柏腳,姓文。厝前有高大的古松樓株,故名,于清代從鳳凰下埔移居到此,是華僑文漢昭先生的家鄉(xiāng)。有人口23戶,117人,耕地82畝,盛產(chǎn)茶葉。
邱厝墳村,姓文,清道光末年來自鳳凰下埔。有6戶,31人,耕地30畝。
杉坑村,姓文,清道光末年從鳳凰下埔移此定居?,F(xiàn)有2戶,11人,耕地6畝。
三坑合村,姓文,清道光年間來自鳳凰下埔。因該村建在錫坑流三條坑的江合處,故名。住1戶,7人,耕地10畝。
錫坑村,姓文,清末從鳳凰下埔遷至此。因此地盛產(chǎn)錫礦,故名。住1戶,8人,耕地4畝。
早田嶺村,又名龍舟坑。姓陳,清中期從崩行分居。有25戶,124人,耕地106畝。盛產(chǎn)茶葉。
高峰村與高原村、東明村、高升村、大坪村、山犁村、碗窯村、東山村、綠竹村、草塘村、金舟村、白藤坑村、西林村、克安村、溪美村相鄰。
高峰村附近有龍湖古寨、幽谷逸林旅游區(qū)、鳳凰天池、龍湖寨建筑群、鳳翔峽原始生態(tài)旅游區(qū)、鳳南百丈瀑布等旅游景點(diǎn),有鳳凰單叢、潮汕貢菜、潮汕橄欖菜、大吳泥塑、糕餅、潮安茶葉等特產(chǎn),有楓溪瓷燒制技藝、潮彩、潮州鳳凰山畬族招兵節(jié)、楓溪瓷燒制技藝、麥稈貼畫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