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來:據(jù)《太和縣志》載:唐貞觀元年(627),置百尺鎮(zhèn)于此,宋改萬壽縣。宣和年間改為泰和縣,移縣治于今舊縣鎮(zhèn)。后此地又改為玄墻集。清避康熙玄燁諱,改稱原墻集。
原墻鎮(zhèn)位于太和縣東北部,面積57.7平方公里。轄4個居委會,16個村委會,138個自然村,總?cè)丝?5171人。主要作物有小麥、大豆、紅芋、棉花等,經(jīng)濟作物有薄荷、藥材、玉米等。原墻燒餅聞名全國,有無爐不太和,太和數(shù)原墻之稱。
歷史沿革:
清至民國時期設(shè)原墻鎮(zhèn)。
1948年解放,歷為原墻鄉(xiāng)、原墻區(qū)、原墻公社駐地;1980年由原墻公社劃出原墻集和兩個自然村建為原墻鎮(zhèn)。
1983年撤社并入原墻鎮(zhèn)。
1992年2月,撤銷原墻區(qū),合并原墻鎮(zhèn)、名利鄉(xiāng)、北劉老寨鄉(xiāng)設(shè)立原墻鎮(zh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