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來:“羅陂”,唐弘道年間(683)陳孟璋由崇仁槿坑(今樂安南村井坑)遷居于此,因地形似風吹羅帶,旁有溪流,故曾名羅溪、羅陽,后來溪上筑有水陂,故改名羅陂。鄉(xiāng)以駐地得名。
羅陂鄉(xiāng)是樂安縣西南邊陲鄉(xiāng)鎮(zhèn),是樂安縣的生態(tài)農業(yè)示范鄉(xiāng)
名稱來歷羅陂又名羅溪、羅陽,似風吹羅帶形,旁有小溪流經,故名。唐宏道癸末(公元683)年陳孟璋由崇仁槿坑(今樂安南村井坑)遷居,為羅陂村陳氏肇基始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地理位置位于東經115°39′24,北緯27°6′26,地處樂安縣西南部,東臨湖坪鄉(xiāng),南、西與吉安市永豐縣藤田鎮(zhèn)和瑤田相連,北接萬崇鎮(zhèn),人民政府駐羅陂村,電話區(qū)號0794,郵政編碼344313,距離縣城48千米。
政區(qū)沿革清同治年(1862-1874年),屬云蓋鄉(xiāng)安樂里下轄的四十二、四十三、四十五郡,民國15年(1926年)為南二區(qū),民國20年(1931年)為第三區(qū)(湖坪)羅陂鄉(xiāng),1945年為望仙區(qū)羅陂鄉(xiāng),1950年至1954年屬湖坪管轄.1955年8月,撤區(qū)并鄉(xiāng)時為羅陂鄉(xiāng),1957年屬湖坪區(qū),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并入湖坪公社,1961年10月調整為羅陂公社,1965年再次并入湖坪公社,1976年恢復羅陂公社.1984年4月,撤銷人民公社體制,設立羅陂鄉(xiāng)人民政府至今.
政區(qū)劃分1985年底,轄羅陂、羅田、杏園、云下、水溪、右源、棠溪、上洋8個村委會,50個村小組。1986年至2010年,增設力下村委會,共9個村委會,53個村民小組。2011年上洋、棠溪合并為棠溪村委會,2016年末,轄羅陂一個居民委員會和羅陂、云下、右源、水溪、羅田、杏園、力下、棠溪8個村民委員會,直轄聾江、白鷺、安樂3個直屬村小組;下設1個居民小組,56個村民小組。
龍圖學士和刺史傳芳牌樓門
龍圖學士和刺史傳芳牌樓門,位于樂安縣羅陂鄉(xiāng)水口村,坐北朝南,毗鄰并排而立,中間隔一小巷。龍圖學士牌樓門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成化九年(1473年)重修,是水口村彭氏后裔為紀念先祖
羅陂農民協會舊址
羅陂農民協會舊址—羅陽陳氏大宗祠位于樂安縣羅陂鄉(xiāng)。2018年3月,公布為江西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