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村位于小箐鄉(xiāng)境東北面,東接鳳凰村,南靠小箐村,西抵杉林村,北鄰大壩村和青中村。轄柿花、永興、白果、大興田、中間、茨蓬、榜上、石坎、猴子山9個村民組,村委會駐偏坡寨,距鄉(xiāng)政府駐地35公里,有國土面積6.1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240米左右。2005年建磚混結構辦公樓301平方米。全村有村民386戶,1546人,均為漢族。耕地有水田672畝,旱地979畝。農作物主產水稻、玉米、烤煙,水稻年產量約27萬公斤,玉米年產量約28萬公斤,烤煙年產量約5萬公斤。158公頃各類林木綠化山頭空地,植被和水土保持良好。
大興村元代屬六廣等處蠻夷長官司;明初屬水西于的折溪地;明末屬敷勇衛(wèi)濯靈守御千戶所;清代屬信順里二甲;民國4年屬中北區(qū)(小箐)七保;21年廢保、甲置鄉(xiāng)(鎮(zhèn)),屬二區(qū)(小箐)白果鄉(xiāng);24年廢鄉(xiāng)(鎮(zhèn))置聯(lián)保,屬小箐聯(lián)保尹家寨保;31年廢聯(lián)保屬小箐鄉(xiāng)尹家寨保。1949年11月解放后,1950年8月建立小箐鄉(xiāng)第6村農民協(xié)會;1951年4月建立大興村人民政府;1952年4月改為大興村民委員會;1958年實現(xiàn)“人民公社化”,建立大興生產隊;1961年改為大興生產大隊;1967年“0”稱大興生產大隊革命委員會;1984年將大興生產大隊革命委員會改建成大興村民委員會;1991年11月26日“撤區(qū)并鄉(xiāng)”后,隸屬小箐鄉(xiāng)至今。
貴(陽)畢(節(jié))高等級公路和修(文)六(廣)公路由東南的柿花村民組并排經過村境1公里。由柿花樹一條6米寬的碎石公路經永興白果至小壩村。9個村民組和主要村寨通公路。其中尹興至王家田為水泥硬化公路。
1972年建成的巖鷹山水庫主干渠由村東的尹家寨至村西的郭家丫口,村境內長5公里,灌溉全村。在村境干渠上建有1座隧洞、1座電灌站和3座渡槽。
位于白果村民組的白果寺,系清嘉慶10年(1801)云臺山僧人尹白川主持建造,寺廟坐南向北,木瓦結構,正房五間。1954年拆除,遺址現(xiàn)存。
1998年通程控電話,村民安裝座機2部。至2005年村民安裝座機60部,擁有移動電話150部,電視機300部,村委會有遠程教育設備1套。至2005年,村建有衛(wèi)生室、計劃生育室。
--人口總數:1546人農業(yè)人口:1200人非農業(yè)人口:346人
--行政區(qū)面積:6.1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200.0畝
--主要民族成分:漢發(fā)展口號:
--所轄村:生產總值:65.0萬元
--主要經濟產業(yè):農業(yè)名特產品:水稻辦公所在地:大興村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