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來:“仙米”系藏族部落名。因境內(nèi)仙米寺得名。
仙米鄉(xiāng)位于縣境南部,北與甘肅省接攘。距縣府駐地39千米。人口0.5萬,以漢族為主,還有藏、土、蒙古、回等民族,其中藏族占總人口的38%。面積0.2平方千米。轄仙米大莊、討拉、德欠、龍浪、橋灘、達龍、梅花、塔里華8個村委會。1943年為第三區(qū)轄鄉(xiāng),1952年改設仙來藏族自治區(qū),1958年成立上游公社,后改稱仙米公社,1961年設仙米鄉(xiāng)(曾更名永紅鄉(xiāng)),1981年改為仙米公社,1984年改為仙米鄉(xiāng)。
歷史沿革:
民國十八年(1929年)前,屬西寧縣。
民國十八年(1929年),劃歸門源縣。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為一區(qū)仙米鄉(xiāng)。
1949年,隸屬第三區(qū)為仙米鄉(xiāng)。
1952年,改設仙米藏族自治區(qū)(區(qū)級)。
1953年,為六區(qū)龍浪、德欠2鄉(xiāng)。
1956年,改為仙米區(qū)龍浪鄉(xiāng)。
1958年,改稱長風公社。
1966年,改為仙米公社。
1968年,更名為永紅鄉(xiāng)。
1969年,恢復為仙米公社。
1984年,改為仙米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