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渚口村被命名為第六批安徽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qū))。
2014年11月,渚口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名錄。
2013年12月,安徽省農(nóng)業(yè)委員會確定渚口村為第六批安徽省“一村一品”示范村鎮(zhèn)(茶葉)。
渚口位于祁西,距縣城30公里。因其溪水瀠洄,環(huán)映如錦;背靠成峰,障蔽如城,故別號錦城。唐乾符年間,祁門倪氏始祖康民與鄭傳集眾抗黃巢,加封檢校兵部尚書,其五世孫三六、社五約于宋中期由伊川遷居渚口。
渚口為倪姓聚居地,后發(fā)展為倪、吳、胡三姓融合共居,是徽州人聚族而居又融合發(fā)展的典型村落,現(xiàn)有284戶1005人?!颁尽睘槿f山叢中一小洲,村落一面靠山,三面環(huán)水,村人稱銅鑼形、腰帶水。村前平疇軒敞,古樹參天;村內(nèi)粉墻黛瓦,街巷宛若迷宮。
渚口村自古文風昌盛,歷代名人輩出,舊時書塾眾多,古有舉人5人,文武科進士5人,七品以上-16人。明代倪思輝,累官至南京戶部尚書,明史有傳。清代倪望重,歷任浙江諸縣知縣,以府官致仕,其藏書樓“萬卷樓”聞名遐邇。胡士著,清康熙進士,官至翰林院詹事,他與江南諸多名士之往來,拓展了徽州的人文空間。吳書升獨窮經(jīng)史,開祁門一邑文風。明清兩代,村人遠游淮泗,經(jīng)商者無數(shù)。倪本高,明萬歷業(yè)鹽兩淮,起業(yè)巨萬;清末民初糧商倪尚榮,因修縣積谷倉而受民國總統(tǒng)黎元洪“澤被鄉(xiāng)閭”的匾額嘉獎。
村內(nèi)“貞一堂”、“一府六縣”兩處古建筑,極為獨特,堪稱經(jīng)典。貞一堂為倪氏宗祠,始建于明初,曾兩度遭火災重建,現(xiàn)存為民國建制。被譽為“徽州民國第一祠”。祠堂座北朝南,前、中、后三進,內(nèi)置五開間,前后天井,面積1200余平方米。整座祠堂由108根大柱支撐,空間開闊宏大。門前廣場兩側(cè)18對巨大的旗桿石鼓,規(guī)模壯觀,是倪氏宗族為子孫考取功名者而立旗桿所留。貞一堂因其歷史悠久,體量宏大,用材精良,雕刻精美,規(guī)模完備,保存較好,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1998年5月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一府六縣”即倪望重宅,村人稱“新屋里”,建于光緒十年(1884)前后,占地1600平方米。整個建筑包括1個府廳,6個縣廳,恰合古徽州一府六縣建制,同時暗合宅主6任浙江5縣知縣的特殊經(jīng)歷。
倪宅建筑,府廳莊嚴肅穆,氣勢宏偉;縣廳小巧玲瓏,起居方便;花廳幽靜典雅,格調(diào)別致。與府廳相連的為東花廳,是宅主倪望重的藏書樓,號“萬卷樓”,其藏書1950年移送國家文物部門。2004年11月公布為第五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村中民間文化遺存豐厚,器樂演奏《十番鑼鼓》堪稱鄉(xiāng)村“迎賓曲”;民間舞蹈《撲蝶舞》被譽為祁門旋律;《姐妹看燈》曾進京中南海為中央-演出。
倪望重宅
倪望重宅當?shù)厮追Q新屋里,是清同治甲戌科進士倪望重的宅第,建于清光緒十年,占地面積1600平方米。一府六縣是古徽州的一種建筑形式,它以徽州建制命名,即在一個大院里,除了一個府廳外,還沒有六個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