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門村簡介
風門村位于蟒河鎮(zhèn)南部2公里處土石山區(qū),中貫西蟒公路,村落呈矩形,東西分布,地處一條東西走向山嶺上的壑口,地高風大,故名風門。1955年屬臺頭鄉(xiāng),合作化時為風門農(nóng)業(yè)社,1958年為風門管區(qū),1961年為風門大隊,1984年正式更名為風門村民委員會。2010年末,全村共有236戶、468口人,7個自然莊,5個村民小組,3個黨小組,共有26名黨員??倕^(qū)域面積為6.6平方公里,耕地722畝,300個勞動力,主要以農(nóng)、牧、外出勞務為主。全村經(jīng)濟總收入341萬元,農(nóng)民人均純收入4803元。
風門村東界南窯;南接泥河;西界曹山;北接臺頭。村小人少,地面無企業(yè),地下無資源,集體經(jīng)濟一片空白,純屬農(nóng)業(yè)村。
2004年,在村黨支部、村委會的領導和上級政府的幫助下,投資80余萬元,硬化了7個自然莊道路7.7公里;2005年投資60余萬元又對大街小巷全部實行了硬化、綠化;解決了全體村民出行不便的問題;2006年—2009年投資80余萬元修建了村級衛(wèi)生所、健身場所、文化活動中心等基礎設施,又綠化荒山120畝,改變了村莊面貌,豐富了村民文化生活,方便了村民就醫(yī)難的問題。2008年被評為“省級新農(nóng)村推進村”;2010年五月晉城山水集團重點工程在我鎮(zhèn)建廠,支、村兩委積極配合征地、遷墳、移民、新建移民新村等重大事項,使重點工程順利進行,同時又修建了防洪渠600米,解決了村民的后顧之憂。通過支村兩委的不懈努力,村容村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大變化,為新農(nóng)村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風門村與宮上村、寺溝村、邢西村、出水村、蟒河村、押水村、下桑林村、孔池村、石臼村、南坡村、西峪村、東峪村、臺頭村、泥河村相鄰。
風門村附近有皇城相府、郭峪古城、天官王府旅游區(qū)、蟒河自然保護區(qū)、陽城海會寺、孫文龍紀念館等旅游景點,有陽城山茱萸、陽城花椒、陽城桑葚、陽城蠶繭、析城山小米、山西山萸等特產(chǎn),有皇城重陽習俗、喬氏“法花”陶瓷傳統(tǒng)手工技藝、陽城犁鏡澆鑄技藝、陽城桑蠶習俗、陽城道情、陽城生鐵冶鑄技藝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