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來:建于明代永興廟,取“香火永遠興旺”之意,故名。
內江市東興區(qū)轄鎮(zhèn)。清為永興場,1913年改永興鄉(xiāng),1942年更名永東鄉(xiāng),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xiāng)。位于區(qū)境東南部,距市區(qū)18公里。面積54.5平方公里,人口3.8萬。內(江)界(市)公路過境。轄流油、半坡、青龍、東岳、甘家橋、堯家坡、石筍、盧家、石灘、五星、團山、胡豆灣、核桃灣、坳店子、蓮花、高廟、水口寺、碧云、半邊山、聞家沖、玉河溝、陳家廟等22個村委會和永東居委會。農業(yè)主產水稻、小麥、玉米,兼產油菜子。
歷史沿革:
清代,屬龍橋里為永興場,1913年,改為永興鄉(xiāng)。
1942年,析永興鄉(xiāng)地置永東鄉(xiāng),因地處永興廟以東,故名。
析永興鄉(xiāng)地置永西鄉(xiāng),因地處永興廟以西,故名。
1951年,分置永東鄉(xiāng)分為和平、中興、共和、新民四鄉(xiāng)。
永西鄉(xiāng)分置太平、新華、民主鄉(xiāng)。
1953年,并共和、中興鄉(xiāng)為中和鄉(xiāng);民主、和平鄉(xiāng)并為新和鄉(xiāng);太平、新華鄉(xiāng)并為太華鄉(xiāng)。
1955年,中和、新民鄉(xiāng)合并復永東鄉(xiāng)。
新和、太華鄉(xiāng)合并復永西鄉(xiāng)。
1955年,并中和鄉(xiāng)、新民鄉(xiāng)復永東鄉(xiāng)。
1958年,建永東人民公社。
1961年,析永東、永西人民公社地置太華公社。
1966年,改名抗美公社。
1970年,恢復永東公社名稱。
1984年,更名永東鄉(xiāng)。
1992年,撤永東、永西、太華3鄉(xiāng)并入新置鄉(xiāng)。
2014年,撤永東鄉(xiāng),設立永興鎮(zh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