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洋中村被命名為2021年福鼎市平安村(社區(qū))。
2021年11月,福建省愛衛(wèi)辦命名洋中村為2021年福建省衛(wèi)生村。
洋中村位于店下鎮(zhèn)西北部(東經(jīng)120.27度,北緯27.2度),東臨選城村,西至白琳秀陽,南靠溪巖村,北接白琳沿州,距福鼎市區(qū)20公里,距店下鎮(zhèn)13公里,沈海高速路穿境而過,屬丘陵地,三面環(huán)山,一面溪流巽水匯入沙埕港。村中有溪流巽水,朱峰居上,下游巽城,方圍積谷山,山峰聳峙,早在清代,文人墨客筆下記載流傳的著名的朱峰八景便座落于此;更甚有遠近聞名的馬欄山遺址就坐落于洋中村北,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馬欄山遺址是建國以來福建考古發(fā)現(xiàn)中最有代表性、規(guī)模最大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時代的石器遺址之一,有著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屬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洋中村總戶數(shù)有631戶,人口2627人,中心村為洋中新村,戶數(shù)有200多戶,居住相對集中。全村面積14.6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600畝,其中水田面積1650畝,旱地950畝,主要農作物有中稻、白茶、黃梔子等。全村轄倉頭、半山、三斗崗、西坑門、洋中、東山下、坑里、鷓鴣巖、后保蘭、七羅面、九斗、清水灣、長門、坑斗、洋邊、王家蘭、溪崗、后嶺等18個自然村,土改前由22個生產隊組成,隸屬洋中大隊。現(xiàn)通過整合分5個村民小組,第一小組:由倉頭、半山、三斗崗、西坑門組成;第二小組:由洋中、東山下組成;第三小組:由坑里、鷓鴣巖組成;第四小組:由后保蘭、七羅面、九斗、清水灣、長門、坑斗組成;第五小組:由洋邊、王家蘭、溪崗、后嶺組成。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有勞動力1695人。全村外出勞務人員786人,主要經(jīng)濟來源是勞務輸出和種植業(yè)。2012年該村農民人均純收入7301元。
洋中村與阮洋村、巽城村、海田村、馬山村、三佛塔村、亥窯村、嵐亭村、筼筜村、石牌村、菰北村、溪美村、象山社區(qū)、東岐村、店下村相鄰。
洋中村附近有太姥山、九鯉溪瀑(楊家溪)、牛郎崗海濱浴場、國興寺游覽區(qū)、摩霄峰游覽區(qū)、太姥娘娘雕像等旅游景點,有福鼎白茶、福鼎白琳工夫、福鼎芋、福鼎梔子花、桐江鱸魚、福鼎黃梔子等特產,有瑞云四月八歌會、福鼎餅花制作工藝、福鼎白茶制作技藝、福鼎沙埕鐵枝、福鼎提線木偶戲、福鼎雙華畬族二月二歌會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