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來:據(jù)《魯山地名志》載,古有張姓在此建瓦屋得名。曾名瓦屋街。
魯山縣轄鄉(xiāng)。1947年建瓦屋區(qū),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xiāng)。位于縣境西北部,面積128平方公里,人口3萬。洛(陽)南(陽)公路穿境。轄瓦屋、李老莊、白土窯、耐莊、長畛地溝、臥羊坪、紅石崖、樓子河、馬停、大潺寺、上竹園寺、土橋、太平、剌坡嶺、湯河、石門、劉相公莊、馬老莊、水滴溝19個村委會。礦藏有石墨、蛭石、大理石、方解石、鉀長石、鐵。農(nóng)業(yè)主產(chǎn)小麥、玉米,盛產(chǎn)中藥材、桐油、花椒、柞蠶繭。
歷史沿革: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屬慶云鄉(xiāng)太平保。
清嘉慶元年(1796)屬盈里。
1943年屬四維鄉(xiāng)。
1949年屬第四區(qū)(瓦屋)。
1956年設(shè)瓦屋區(qū)。
1958年成立瓦屋公社。
1961年公社改為區(qū)。
1969年瓦屋、馬老莊公社并,仍名瓦屋公社,直屬縣。
1983年改設(shè)瓦屋鄉(xiāng),屬魯山縣。
2014年改置瓦屋鎮(zh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