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隴居委地處沙隴片區(qū)中心地帶。東南接溪西居委以大溪為界,西北與東波交錯毗鄰。興隴為溪拍與鋪前仔二個自然聚落組成。建國初溪拍寨以其寨門匾“興樸永興”取名興樸社。鋪前仔以其寨門匾“隴前獻瑞”稱為隴前社。后合社并村,故名。興隴現(xiàn)有1475戶,總?cè)丝?540人,居住黃、鄭、陳、王、朱等姓氏。元朝至正年間(1341—1368),黃氏三世祖黃玉江由福建閩縣遷至溪拍居住。鄭氏來自東波,隴前鄭氏由芝蘭遷徙于清康熙初年(1662-1682)。王氏七世王九錫于清康熙年間由潮州遷居鋪前仔。陳氏由福建莆田遷人,朱氏于1958年由龍溪一級水庫庫區(qū)穩(wěn)少村遷徒。
該村有耕地面積1280畝,主種糧食作物,村民有種植蔬菜的傳統(tǒng)經(jīng)驗。林區(qū)為白官仔、長嶺、鼓架等,多為燃料林地,也種植茶果。工業(yè)有紡織、電線,織襪、服裝、家具、印刷等共8家企業(yè)。
該村有學校一所,1992年僑胞及村民集資100余萬元拓建校舍、改善教學條件。清乾隆舉人鄭亨光,礪青中學創(chuàng)辦人鄭國凱,畫家鄭松等是該村人。“黃祠獨構(gòu)”、“古池月色”為沙隴景點。該村的綿德里(寶成)自1956年至1995年是沙隴區(qū)鎮(zhèn)黨政機關所在地。
興隴社區(qū)與仙家社區(qū)、溪西社區(qū)、田二社區(qū)、華瑤社區(qū)、浩溪社區(qū)、東仙社區(qū)、東波社區(qū)、大布洋村、珠埕村、芝蘭村、永安村、溪尾村、西湖村、烏石部村相鄰。
興隴社區(qū)附近有東山湖溫泉度假村、都爺祠、翠峰巖景區(qū)、祥符塔、仙湖景區(qū)、田心灣景區(qū)等旅游景點,有糖蔥薄餅、焗袈裟魚、炸荷包魚、紅燜海參、紅燜明皮、紅燜腳魚等特產(chǎn),有大寮嵌瓷、鑲嵌(嵌瓷)、潮陽英歌、潮陽剪紙、南澳漁民舞草龍習俗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