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來:因祈望平平安安而得名。
2020年11月,農業(yè)農村部認定平安鎮(zhèn)為第十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zhèn)(水稻)。
2014年7月,平安鎮(zhèn)被國家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zhèn)。
黑龍江省慶安縣平安鎮(zhèn),位于東經127°29′,北緯46°53′,幅員15萬平方公里,耕地8.5萬畝,轄六個行政村,總人口2.1萬人。
平安鎮(zhèn)距縣城15公里,東與山城伊春市相毗鄰,南同巴彥縣隔山相望,北接小興安嶺的大青山、曙光林場,哈佳鐵路橫貫東西,聞名遐邇的高老火車站坐落在鎮(zhèn)內,哈伊222國道穿腹而過。鎮(zhèn)域被拉林青河、安幫河、呼蘭河所環(huán)繞,腹地有15萬平方米的“三環(huán)湖”,湖內野生鯉、鰱、鯽魚爭相競游,蘆葦一望無際,山兔、狍子,狐貍等野生動物結伴而行,山雞、野鴨、鵪鶉等山禽成群翱翔。素有“金馬駒”之稱的“疙瘩山”,已初級開采十余年,該山距哈伊公路、鐵路車站只有1公里左右,目前,已探明屬燕山晚期形成的塊狀輝綠巖礦,C級、D級、C+D級礦石儲量在500百萬立方米以上。石材可用于墓碑、基建、水泥構件、墻體材料等。平安鎮(zhèn)經濟開發(fā)區(qū)占地面積40萬平方米,位于鐵路南側,哈伊公路185公里處。目前餐飲、住宿、制米等生產、服務項目已成雛形。依托臨山優(yōu)勢,已建木材加工廠36家,年加工量5萬立方米。沿三條河流發(fā)展水產養(yǎng)殖業(yè),面積達300多畝?!疤腔暳稀别B(yǎng)豬,改變了傳統的養(yǎng)殖模式,年出欄生豬2萬多頭?,F已實現戶均一頭牛、兩頭豬、三只羊、25只鵝、50只雞的牧業(yè)生產興旺景象。草編產品已銷往哈、齊、牡、佳、大慶等地,年銷售額近百萬元。
鎮(zhèn)內的三條河流,直接起源于無任何污染的小興安嶺山林水。全鎮(zhèn)8.5萬畝自流單排單灌水田,已被國家定為“綠色食品”基地,年產綠色優(yōu)質大米5萬噸,鎮(zhèn)內有制米企業(yè)30家,精潔米加工廠20處。綠色大米遠銷省內外,并出口日本、俄羅斯,一九九六年被指定為“國宴用米”。
".
歷史沿革: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設置余慶縣后,隸屬二區(qū)管轄。
東北淪陷后,初隸姜家店保,后改設姜家店村。
1943年慶城與鐵驪兩具合并為慶安縣后,仍隸姜家店村。
1945年“九三’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同年11月隸屬西梁家區(qū)。
1946年6月改隸第六區(qū)。
1948年12月,改屬保田區(qū)。
1949年10月仍隸第六區(qū)。
1955年改隸慶田區(qū)。
1956年4月撤區(qū)劃鄉(xiāng),設置平安鄉(xiāng)。
1958年9月劃歸豐收人民公社。
1966年3月,從豐收公社劃出成立平安人民公社。
1984年4月,政社分開,改為平安鄉(xiāng)。
1985年3月,改為平安鎮(zhèn)。
名稱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