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渠村源于沙地上有一股泉水,沖出一道渠而故名。該村地處山坡,呈長條形分布。清末招墾充邊,開始有零星精通農(nóng)作的“口里人”于此落腳,后逐步提親攜友,攜家室、帶籽種,肩挑背馱,經(jīng)過得勝口,在此定居,形成了村落,用血汗刨墾出一片生息。在沙渠村西曾有原察哈爾右翼正紅旗三蘇木的那木烏素廟,此廟建于清朝乾隆年間,規(guī)模較小,但建筑精美,寺廟有15名喇嘛,有香火廟地10頃。由于清朝政府移民政策的發(fā)展,大部分土地用于開墾耕種,佛教往北移,香火終斷。在清朝末年,寺廟拆毀,佛像遷往察哈爾右翼正黃旗十四蘇木佑安寺,正紅旗三蘇木的事務(wù)由正黃旗十四蘇木兼管。上世紀(jì)六七十年代沙渠村周邊曾駐解放軍205師第614團(tuán)英雄團(tuán),長期以來,村民有著濃濃的“雙擁”情,擁軍優(yōu)屬氛圍濃厚,軍民魚水情深。該村現(xiàn)有戶籍人口382戶1086人,轄6個村民小組。
沙渠村與廟溝村、富河村、毛虎溝村、三股泉村、烏爾圖村、民生村、大卜子村、吉豐村、察汗賁賁村、烏蘭忽洞村相鄰。
沙渠村附近有集寧路古城遺址、烏盟永興湖、大壩溝遺址、禮賓之地、廟子溝遺址、黃旗海等旅游景點(diǎn),有察右前旗甜菜、香炒米、察哈爾馬鈴薯、塔布喜、烏盟黍、炒傀儡等特產(chǎn),有察哈爾婚禮、黃旗海的傳說、察哈爾婚禮、敬鼻煙壺、二龍什臺的傳說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