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來:韋州鎮(zhèn)因韋州古鎮(zhèn)而得名。
2017年8月,韋州鎮(zhèn)被國家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認定為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zhèn)。
同心縣轄鎮(zhèn)。1949年設四區(qū),1956年改韋州區(qū),1958年改星火公社,1961年更名韋州公社,1984年建韋州鎮(zhèn)。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府93公里。面積1007平方公里,人口2.2萬。煤炭資源豐富。有豐富的大理石、石灰?guī)r資源。是中外馳名的灘羊二毛皮和甘草產(chǎn)地,被列為縣皮毛加工商品基地。轄韋一、韋二、南門、河灣、馬莊、石硤、閻家圈、東山、青龍山、塘坊、舊莊、甘溝、巴莊、周新、買河、王戶臺、譚莊子17個村委會。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以商貿(mào)、運輸、建材、加工和飲食服務業(yè)為主;農(nóng)業(yè)主產(chǎn)小麥、糜子、油料;畜牧業(yè)以養(yǎng)牛、羊為主。西夏建康濟寺塔(亦稱康濟蟬寺浮圖),有13級,高42.76米,呈八角形,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漢代,屬北地郡地。
唐代,屬靈武郡,時稱安樂州和長樂州。
北宋咸平年間(998—1003年),為西夏地,西夏改為韋州。
明弘治十年(1497年),設置韋州守御千戶所,隸寧夏衛(wèi)。
清代,稱韋州堡。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前,屬靈州管轄。
民國三年(1914年),平遠縣改名鎮(zhèn)戎縣。
民國十七年(1928年)3月,鎮(zhèn)戎縣改名豫旺縣。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豫旺縣改名同心縣,韋州隨之歸同心縣管轄。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寧夏省政府劃下馬關(guān)、韋州歸鹽池縣管轄。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韋州重歸同心縣管轄。
1949年10月,設四區(qū)。
1956年,改韋州區(qū)。
1958年10月,改星火公社。
1961年9月,改韋州公社。
1984年1月,改韋州鄉(xiāng)。
1986年3月,改韋州鎮(zh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