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伏嶺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名錄。
伏嶺村位于績溪縣東部,距縣城23公里,是伏嶺鎮(zhèn)政府駐地,由伏上、伏下、卓溪、半坑、新橋5個自然村在2003年合并而成。全村面積11平方公里,轄9個村民組,共計1170戶4009人。下設(shè)4個黨支部,截至2011年底共有黨員98人。全村共有耕地2939畝,山場27862畝。
伏嶺村的伏上、伏下自然村是績溪縣“千灶萬丁”之邵氏獨姓古村,古稱紋川,歷史悠久。北、南宋交替時,金兵南侵,邵氏先人百二公為避戰(zhàn)亂遷居之此,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
伏嶺村文化底蘊深厚,是徽劇、徽菜、徽廚發(fā)源地,舞回等民間文化藝術(shù)流傳至今。伏嶺古戲臺——萬年戲臺經(jīng)三次改建保存至今。
伏嶺村與石川村、水村村、江南村、成功村、西川村、胡家村、逍遙村、大障村、永來村、北村村、湖村村相鄰。
邵作舟故居及其墓園
邵作舟故居及其墓園邵作舟,名運超,字班卿。幼隨父居甘肅任所,讀父書,有枕戈待旦之志。1863年,父死于回民起義戰(zhàn)火之中,隨即返里求學(xué)。然而他不滿于邑中諸儒窮經(jīng)皓首讀經(jīng)的風(fēng)氣,發(fā)出了“窮鄉(xiāng)僻壤
伏嶺村附近有邵作舟故居及其墓園、龍川風(fēng)景名勝區(qū)、鄣山大峽谷、太極湖村、徽杭古道、績溪徽菜文化園等旅游景點,有績溪山核桃、績溪老胡開文徽墨、“金山時雨”名茶、績溪燕筍干、績溪火腿、績溪黑豬等特產(chǎn),有徽墨制作技藝、手龍舞、舞徊、火獅舞、績溪民歌民謠、徽州墻頭畫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