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來:因鎮(zhèn)人民政府駐地原有一黑水泉,俗名黑水坑而得名。
佳縣轄鎮(zhèn)。1957年設坑鎮(zhèn)區(qū),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為坑鎮(zhèn)。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城25.5公里。面積79平方公里,人口1.3萬。榆(林)吳(堡)公路過境。轄四道峁、馮家梁、關口、峁上、富家焉、高家溝、胡家山、白家山、張家?guī)r、沙渠、小溝掌、圪綹咀、官道峁、三牛溝、馮家岔、郭家溝、倍甘、白家甲、赤牛崄、背溝、高仲家崄、長溝條、紅巖卜綻、寨則灣、黑水坑、馮家山、關甲、梁家峁、劉家崄、馬連塌、孫家塄31個村委會。農(nóng)業(yè)以種植谷子、馬鈴薯為主。境內(nèi)紅棗享有盛名,是高級營養(yǎng)滋補佳品。
寨則灣古寨遺址
寨則灣古寨遺址時代:清—民國地址:佳縣坑鎮(zhèn)寨則灣村保護范圍:東至遺址本體東墻外擴31米,南至遺址本體南墻外擴26米,西至遺址本體西墻外擴40米,北至遺址本體北墻外擴30米。建設控制地帶:A區(qū)
歷史沿革:
清末民初屬十二地方之倍甘地方。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設坑鎮(zhèn)聯(lián)保處。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后,屬倍甘區(qū)。
1952年7月,改屬二區(qū)(駐地坑鎮(zhèn))。
1958年9月,設坑鎮(zhèn)區(qū),轄6鄉(xiāng)。
1958年10月,成立坑鎮(zhèn)公社,轄31個生產(chǎn)大隊。
1984年7月,改設為坑鎮(zh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