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堡村位于鎮(zhèn)政府所在地東邊,土地面積5600畝,耕地面積3200畝,全村7個居民組,543戶,1970人,現(xiàn)有勞力850人,黨員60人,柴堡交通條件良好,村里主街道和巷道都已硬化,解決了老百姓下雨天出門難的問題。自然條件一般,老百姓一般都是靠天吃飯。村民收入主要來源是種植業(yè)、養(yǎng)殖業(yè)和勞務輸出等。其中已形成以種植黃芩、山楂為主的主導產業(yè),人均年收入達到3500元。同時還形成了以清代的觀音閣為主的旅游觀光業(yè)。
柴堡村兩委班子團結,干群關系密切,各項工作都走在全鎮(zhèn)的前列,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柴堡村兩委又新蓋了教學大樓,為孩子們提供了舒適、寬敞的教學環(huán)境。還新修建了群眾活動廣場、農家書屋和黨員活動室,并以群眾需求為出發(fā)點,有計劃的組織群眾性文化體育科普活動,既豐富了村民的日常生活又豐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不斷提高村民的生活幸福指數(shù)。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有力地推進了我村的文化、體育、衛(wèi)生等公共事業(yè)的發(fā)展。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柴堡村兩委班子成員在縣、鄉(xiāng)政府的領導領導下,立足村情,以脫貧致富奔小康為目標,緊緊圍繞抓黨建、促經濟,求發(fā)展、創(chuàng)特色、帶整體、奔小康的工作思路,積極貫徹落實各項惠農政策,深化“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實現(xiàn)黨建與經濟的共同發(fā)展。
柴堡村與西堡村、史村村、堯都村、桃園新村、東趙村、吉峪村、范柴村、沸泉村、北柳村、南柳村、鄭柴村、槐泉村、中三村相鄰。
柴堡村附近有晉文公墓、紫云寺、東華山、太陰寺、絳北大峽谷、東華山滑雪場等旅游景點,有絳縣黃芩、絳縣連翹、絳縣柴胡、絳縣大櫻桃、絳縣山楂、運城相棗等特產,有堯王傳說、柏林坡道教音樂、堯的祭祀、晉文公的傳說、絳縣布扎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