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峰鎮(zhèn)南師村位于縣城以北,沿夏后路4公里處,村南與全村緊鄰;村北與上師村相連。地理位置優(yōu)越,交通十分便利。南師村共有8個村民小組,300戶人家,總人口1500余人,共有黨員67人。全村耕地總面積為2100畝,主要以種植小麥、玉米等傳統(tǒng)農作物為主,經濟基礎比較薄弱,人均年收入兩千余元。近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和支村委干部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按照“產業(yè)富村,基礎強村,環(huán)境美村,文明興村,班子帶村”的基本思路,大力發(fā)展農村經濟,不斷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為加快新農村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了不斷增加村里的經濟效益,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村里還發(fā)展了大棚蔬菜和養(yǎng)殖業(yè),解決了村里的一些富裕勞動力。這些都為我村的發(fā)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隨著全村經濟力量的不斷壯大,我村的村容村貌正在發(fā)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斷地提高。
南師村與全村村、上北師村、下北師村、郭道村、文德村、陳村村、周村村、大洋村、石泉溝村、李家坪村、大侯村、郭家河村、下留村、北山底村相鄰。
南師村附近有運城司馬光祠、堆云洞、金樓山、夏縣唐回漂流景區(qū)、唐回漂流景區(qū)、夏縣架桑漂流等旅游景點,有夏縣西瓜、夏縣花椒、泗交黑木耳、晉南驢、山西小酥肉、祁家河柿餅等特產,有晉南土布織造技藝、手工空心掛面制作技藝、弦兒戲、夏縣蛤蟆嗡、衛(wèi)夫人的傳說、夏縣宮燈(柴森宮燈)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