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來:明代以起義首領李俊之名命名。
中國以人名命名的地名之李俊鄉(xiāng):明代以起義首領李俊之名命名。
李俊鄉(xiāng)位于海原縣南部,距海城鎮(zhèn)41千米。轄9個行政村。潘(家堡)西(吉)公路過境。
[代碼]640522211:~200團結村~201李俊村~202蔡祥村~203紅星村~204聯(lián)合村~205永豐村~206李洼村~207蒿灘村~208上窯村[沿革]民國時置李俊鄉(xiāng),1949年置李俊區(qū),1958年改李俊公社,1984年復置鄉(xiāng)。1997年,面積180平方千米,人口1.1萬,轄李俊、瓦房、蔡祥、紅星、團莊、海子、永豐7個行政村。2006年轄6個村委會:團結村、李俊村、蔡祥村、紅星村、聯(lián)合村、永豐村。原紅羊鄉(xiāng)的蒿灘、上窯、李洼3村劃入。歷史沿革:
北宋時,設九羊寨(遺址在李俊鄉(xiāng)瓦房村),隸屬懷德軍。
金時,先后屬鎮(zhèn)戎州、三川縣。
元時,先后屬鎮(zhèn)原州、開城縣。
明時,設李俊堡,屬固原衛(wèi)。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設李俊鄉(xiāng),屬固原縣。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李俊鄉(xiāng)劃歸海原縣管轄。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8月,設立李俊區(qū),轄李俊、瓦房、九彩、楊明、木頭、蔣(姜)莊、紅羊、石塘、關莊9個鄉(xiāng)。
1952年10月,李俊區(qū)改為第六區(qū),轄李俊、瓦房、九彩、古城、楊明、陳梁、張泉、馬昌8個鄉(xiāng)。
1953年4月,改轄李俊、瓦房、九彩、木頭、楊明、新莊、謝姜7個鄉(xiāng)。
1956年8月,改轄李俊、九彩、楊明3個鄉(xiāng)。
1958年1月,改轄李俊、九彩、楊明、紅羊、石塘、關莊6個鄉(xiāng);同年10月,撤銷區(qū)、鄉(xiāng)建制,設李俊公社。
1959年5月,九彩公社整建制并人。
1962年12月,復設李俊區(qū),轄李俊、楊明、紅羊、關莊4個公社。
1969年6月,撤銷李俊區(qū),李俊鄉(xiāng)改為直屬公社。
1981年5月,原九彩公社析出重設。
1984年1月,李俊公社改為李俊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