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來:清乾隆元年(1736)村西有條小清水河,由于干農(nóng)活來往趟水,行走不便,人們就用“紅石墩、青石板”修建了一座兩拱橋,取名板橋。
太康縣轄鄉(xiāng)。1965年建板橋公社,1983年改鄉(xiāng)。位于縣境西,距縣城22公里。面積125平方公里,人口5.3萬。許(昌)鄲(城)地方鐵路、扶(溝)太(康)公路過境。轄河沿張、西張、大王莊、冢子楊、丁集、東張、王公府、張君白、葉寨、兵馬張、杜店、大牛家、鄭莊、雙陵寺、永寧崗、陳樓、軒堂、蔡元、大梁莊、付寨、板橋、施莊、羅家、李莊、董張、龐趙、謝家、景張、后席、大陸崗、谷羊寺、崔禮32個村委會。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有農(nóng)機修造廠。農(nóng)業(yè)主產(chǎn)小麥、棉花、花生、大豆等。林業(yè)資源豐富,木材蓄積量6萬多立方米。
歷史沿革:
1949年屬太康縣第五區(qū)(常營)。
1965年成立板橋人民公社。
1983年更名為板橋鄉(xiāng)。
1999年改置板橋鎮(zh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