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來:大石鄉(xiāng)因境內(nèi)有一塊碩大而修長的石頭而得名。
墊江縣轄鄉(xiāng)。1941年與裴興、中心合并置裴興鄉(xiāng),1958年析置大石公社,1983年復(fù)置大石鄉(xiāng)。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31公里。面積31平方公里,人口1.5萬。川(重慶)漢(武漢)公路、墊(江)豐(都)公路過境。轄卷洞、高生、花寨、滴水、香花、保安、石良、大石、峰巖、寨坪、獅子、豹山12個村委會。農(nóng)業(yè)主產(chǎn)水稻、玉米、小麥,兼產(chǎn)油菜子。.
歷史沿革:
春秋時期,屬巴國。
秦漢時期,屬巴郡。
宋熙寧五年(1072年),始屬墊江縣。
清順治三年(1646年),屬新興里;乾隆十一年(1746年),名趙家寺場,屬東里;光緒四年(1878年),屬東里七甲;宣統(tǒng)二年(1910年),置趙家鄉(xiāng),駐趙家寺場。
民國四年(1915年),以區(qū)轄場,趙家寺場屬第二區(qū)。
民國十年(1921年),趙家寺場屬第三區(qū)。
民國二十年(1931年),置趙家鎮(zhèn),駐趙家寺場。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趙家鎮(zhèn)并入裴興鄉(xiāng)。
1955年,析裴興鄉(xiāng)地置大石鄉(xiāng)。
1958年6月,大石鄉(xiāng)改為大石公社。
1983年3月,大石公社改為大石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