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來:河西鄉(xiāng)因轄區(qū)位于大盈江西岸得名。
梁河縣轄鄉(xiāng)。原屬騰沖縣。1956年11月劃歸梁河縣,1958年建先鋒公社,1969年更名紅旗公社。1971年復(fù)改紅旗公社,1988年改河西鄉(xiāng)。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6公里。面積123.2平方公里,人口1.9萬,漢、傣、阿昌、德昂、傈僳等民族雜居。轄幫讀、絲瓜坪、陽塘、來連、三鍋疆、勐來、芒杏、芒隴8個行政村。主產(chǎn)大米、甘蔗、茶葉,種植雙季稻。境內(nèi)癩痢山錫礦儲量5萬余噸,建有日選原礦300噸的梁河錫礦。鄉(xiāng)、村辦錫礦7個。
歷史沿革:
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河西鄉(xiāng)境域?qū)倌系檐娒窨偣芨?/p>
明正統(tǒng)二年(1437年),在線多、永勒、勐連、邦讀設(shè)四夷莊。
清雍正六年(1728年),屬騰越州河西練。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改為騰沖縣河西鄉(xiāng)。
1950年,屬騰沖荷花區(qū)。
1956年11月15日,劃歸梁河縣,設(shè)河西區(qū)。
1958年9月,改為先鋒公社。
同年10月,劃歸騰沖縣。
1961年7月,恢復(fù)梁河縣制,設(shè)河西區(qū)。
1969年,改名紅旗公社。
1971年8月,改名河西公社。
1984年,改建河西區(qū)。
1988年,改名河西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