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來:原回龍公社因在廣安地區(qū)內(nèi)有重名,將“回”改“華”,取華鎣山之意得名。
華龍街道辦事處于2004年10月建制,地處鎣城北郊,辦事處駐地碑山村。幅員面積25.3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13884.7畝,其中田8361.7畝,土5523畝。退耕還林7752.87畝,林地7800余畝(已全部納入天然林保護工程)。轄區(qū)內(nèi)9個村,63個村民小組,7141戶,2.4萬人。黨員599人,支部12個。
四川省華鎣市華龍街道大力發(fā)展綠色產(chǎn)業(yè),在沿華鎣山的兔爾坪、上壩橋、云谷、柏木山4個村,規(guī)劃栽植巨桉1萬畝,目前已栽植5100余畝。華龍街道依托華鎣山,引進業(yè)主打造萬畝巨桉基地。基地以前大部分是荒草地,整理后獲土地5000余畝,群眾以此入股,業(yè)主全額投資。第一代、第二代林木銷售凈值(除種苗、施肥、砍伐、運輸費外),雙方按8∶2比例分紅,合作期限13年。13年期滿后,第三代所有林木權(quán)益歸當?shù)卮褰M群眾所有。
造林期間,基地用工優(yōu)先聘請當?shù)厝罕?。造林完成后,林木管護由當?shù)厝罕娯撠煛H此兩項,當?shù)啬耆司稍鍪?00元以上。歷史沿革:
民國元年(1912年),屬廣安五場之一雙河場。
民國五年(1916年),屬永興鄉(xiāng)。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設回龍鄉(xiāng)。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劃歸廣安縣第七行政指導區(qū)。
1950年,屬雙河區(qū)。
1953年,劃歸廣安縣第十四區(qū)公所祿市場。
1958年10月,鄉(xiāng)改公社。
1966年11月,改名赤衛(wèi)公社。
1971年,更名回龍公社。
1981年,更名華龍公社。
1984年,改為回龍鄉(xiāng)。
1985年2月,更名華龍鄉(xiāng)。
1992年9月,并入雙河鎮(zhèn)。
2004年10月,析置華龍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