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義社區(qū)]位于大研街道中心四方街南面,海拔2400米,居委會駐地忠義巷。轄現(xiàn)文巷、新院巷、官院巷、忠義巷、光碧巷、金星巷、金甲巷、木府巷。有820戶、2687人,其中納西2453人,漢199人。解放前屬義和、義勝甲,1953年分為官院、光義兩個街,1956年合并為光義街。取光碧巷的“光”字,忠義巷的“義”字而取名為光義街。忠義巷:是居委會駐地,起于忠義坊遺址往南至食品公司,有201戶、691人,原有忠義坊而得名,納西語稱“木孔”意為南門。現(xiàn)文巷:南起四方街,東與新義社區(qū)相連,西連金星巷,北接官院巷,有85戶、256人,因最早有現(xiàn)文小學而順名,納西語稱“建樂過”意為大理人做生意的地方。新院巷:起于七一街關(guān)門口,途經(jīng)劍南春文苑,北通四方街,西連金星巷,北接現(xiàn)文巷,東臨新義社區(qū),南通官院巷,有127戶、312人,據(jù)說此巷曾發(fā)生過殺父事件而原稱“永紅巷”,后來改稱新院巷,納西語稱“當試羅”意為新居住的地方。官院巷:起于木府北端至木府大門拐彎處,有73戶、241人,明朝時期木氏土司在巷內(nèi)設(shè)有官邸而取名官院巷。光碧巷:起于教師進修學校往北止于白馬龍?zhí)叮?62戶、583人,明朝時木氏土司在巷內(nèi)建有“光碧樓”而得名。金星巷:北起新華社區(qū)至府后院,南北走向,有76戶、254人,因有專門制作和出售各種銅器,而取名“金鑫街”,后來改稱金星巷。金甲巷:位于大研街道西北面,獅子山腳下,有35戶、133人,因與西安街道金甲村相鄰而順名。木府巷:位于木府院內(nèi)(現(xiàn)已搬遷至水電村),有61戶、217人。
光義社區(qū)與北門街社區(qū)、五一社區(qū)、義尚社區(qū)、新義社區(qū)、文智社區(qū)、新華社區(qū)、七一社區(qū)相鄰。
光義社區(qū)附近有麗江古城、束河古鎮(zhèn)、麗江黑龍?zhí)豆珗@、觀音峽、木府、麗江金塔景區(qū)等旅游景點,有麗江瑪咖、東巴木雕、東巴蠟染、納西族麗江粑粑、麗江天麻、麗江銅器等特產(chǎn),有東巴皮畫、納西族熱美蹉、東巴舞、納西族白沙細樂、納西古樂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