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福建省農業(yè)農村廳認定稠嶺村定為第二批福建省鄉(xiāng)村治理示范村鎮(zhèn)。
2021年11月,福建省愛衛(wèi)辦命名稠嶺村為2021年福建省衛(wèi)生村。
2020年12月,2020年福建省森林村莊名單出爐,稠嶺村入選。
2019年6月,稠嶺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名錄。
2015年10月,稠嶺村入選福建省第一批省級傳統(tǒng)村落。
稠嶺村原名籌嶺,元、明時,連接福安與浦城等縣的鹽道經過,故名籌嶺,后因村莊四周皆為水稻田,特改名為稠嶺,全稱政和縣外屯鄉(xiāng)稠嶺村。
地理位置:稠嶺位于政和縣東部,鷲峰山脈余脈,東南與鎮(zhèn)前鎮(zhèn)交界,西北是外屯村與溪頭村,省道302公路穿境而過,西至縣城30公里,南至周寧縣城45公里,西南到白水洋景區(qū)59公里。氣候為海洋性季風濕潤氣候,年均氣溫14度,年降水量1800毫米。
村落村民:稠嶺村面積3.4萬畝,其中耕地1100畝,有12個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在藉307戶1378人,其中黨員34人,歷史上山高水冷耕地少,村民多為耕山為主,打短工為輔,現村民大都外出務工或經商。
歷史人文:稠嶺村主要有張氏、魏氏、高氏,還有少量的葉氏、李氏、曾氏、范氏、胡氏、許氏、周氏、薛氏、謝氏等。
稠嶺村原是梅氏在明朝嘉靖年間1546年前后開基,至今480余年歷史,在公元1560年先后來了魏氏、張氏。魏氏始祖魏小二傳世18代,現有人口270人,聚居在黃泥峽,稠嶺和佛子巖號為“矩鹿”。
稠嶺村張氏始祖為唐末福建招討使張謹第十七代孫張倪三從楊源搬至稠嶺,現傳十七代,人口600人,君號“渤?!背韼X境內有政和南里福主宋三尊王的落道處和福主寶殿,供奉宋之尊王。地處佛子山國家級風景區(qū)的中心點獅峰下,有創(chuàng)建清初的獅峰寺,供奉三寶如來和陳公老佛,后殿毀于文革期間,現于1979年由本地及附近村民投工投勞,籌資重建800多平方的獅峰寺,歷來香火旺盛,每年的農歷六月十四為進香日,附近三鄉(xiāng)五里香客皆來進香,登登山路上香客與游客熙熙攘攘,絡驛不絕。
風景區(qū)與自然保護區(qū)佛子山2008年申報成國家級風景區(qū)地質公園和生態(tài)自然保護區(qū),在生態(tài)保護區(qū)內有珍貴的樹種,紅豆杉銀杏,政和杏、烏崗,柳杉千年的古木古滕,野生彌猴桃等,動物有山羊、鹿、麝、蛇、石蛙等,整個景區(qū)內,怪石林立,古木蒼蒼,有獅峰、筆架峰、豬頭峰、天成巖、懸空石柱、雙乳峰、稠嶺梯田,有像少婦盼夫之盼夫巖,有像夫妻相擁的夫妻巖,有像佛子的佛子巖……步移景換另有洞天,風景優(yōu)美,美不勝收,一年四季鮮花盛天,是天然的氧吧,是避暑的好地方。
新風新貌: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稠嶺村的經濟文化,村風村貌有了很大的發(fā)展和改變,遠處青山疊翠,近處竹、茶、錐栗飄香。特別是2002年在省下派書記鄢波同志和縣下派書陳四明同志的帶領下,制定了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以發(fā)展旅游經濟為核心,以保護自然生態(tài)為前提的新農村建設之路,制訂了《稠嶺村短、中長經濟發(fā)展規(guī)劃》,成功申報了佛子山省級國家級風景眍地質公園和生態(tài)自然保護區(qū)。幾年來投入資金100萬元,于各自然村做好了“五通”通電、通水、通路、通廣播電視、通網絡及自然村水泥路硬化,安裝路燈等。投入資金30多萬元,扶持村民念好竹、茶、錐栗經,廣種茶葉800多畝,毛竹山施肥200多畝,錐栗林墾復800多畝,油茶花500多畝,開辦村民科普知識講座20場,培訓500人次,使村民年增收600元,投資20多萬元先后改建村部、籃球場、健身場、三農書屋,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質。多年來,未出現刑事治安案件。2012年開通竹山機耕道30多公里,方便村民竹山施肥和砍伐毛竹,創(chuàng)建了福建省政和縣稠嶺旅游有限公司、稠嶺村旅游服務中心年接待游客人。新種新茶種“金觀音”“奇蘭”等100畝。2012年改建整個行政村所有自然村的人飲水工程。投資70多萬元創(chuàng)建毛竹山基地噴灌工程等。2012年稠嶺村工農業(yè)總產值300多萬元,人均收入4000元。幾年來稠嶺村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一直受到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關心,先后獲得了“福建省生態(tài)村”“政和縣旅游文化村”“政和縣先進基層黨組織”“平安政和平安村”“計生協(xié)會先進村”“創(chuàng)業(yè)競賽先進村”等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