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來(lái):據(jù)《魯山縣志》載,唐元次山舉家南奔就居江西九江瑞昌之瀼溪。后人追念元次山改魯陽(yáng)關(guān)水為瀼水,亦稱瀼河。
魯山縣轄鄉(xiāng)。1947年建瀼河區(qū),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xiāng)。位于縣境中部偏東,距縣城8公里。面積85.9平方公里,人口4.6萬(wàn)。焦枝鐵路、鄭(州)南(陽(yáng))西線公路穿境。轄瀼河?xùn)|、瀼河西、稻谷田、江河村、北溝、賒溝、堿場(chǎng)、尹村、黑石頭、平高城、方山、紅崗、江寨、陳?ài)賵櫋②w樓、陳樓、東新、鄧寨西、鄧寨東、頭道廟、袁寨、老莊西、老莊東、馬圪當(dāng)、余流、石佛寺26個(gè)村委會(huì)。礦藏有金、銀、蛭石、花崗巖。農(nóng)業(yè)主產(chǎn)小麥、玉米。境內(nèi)有堿城溫泉。古跡有王莽城、文峰塔、火神廟、劉秀寨。
歷史沿革:
明嘉靖年間屬大寧鄉(xiāng)。
清嘉慶年間除石佛寺、馬圪垱、余流屬物里外,余屬阜里。
民國(guó)末屬魯南鄉(xiāng)。
1949年屬沙南縣三區(qū),后仍為魯山縣六區(qū)。
1956年區(qū)廢,設(shè)婆娑、瀼河2中心鄉(xiāng)。
1958年中心鄉(xiāng)廢,成立瀼河公社。
1961年改稱瀼河區(qū)。
1969年屬瀼河公社,后2公社并為熊背公社。
1983年改設(shè)瀼河鄉(xiāng),屬魯山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