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來:“糯扎(音掌)”系傣語地名,“糯”為泥巴塘,“扎”為大象,含義為大象泥巴塘。該鎮(zhèn)東面瀾滄江上有一個渡口,渡口旁有個野象常來飲水打泥的泥巴塘,渡口以野象泥塘得名,糯扎渡鎮(zhèn)以渡口得名。
2019年3月,云南省科協(xié)確定糯扎渡鎮(zhèn)為2019年云南省“科普小鎮(zhèn)”項目實施單位名單。
糯扎渡彝族鄉(xiāng)位于縣境東部,東經(jīng)100度15分、北緯22度30分,東臨瀾滄江,南接勐??h,西南與發(fā)展河鄉(xiāng)接壤,西接謙邁鄉(xiāng),北隔黑河與南嶺、新城鄉(xiāng)毗鄰,總面積764平方公里。鄉(xiāng)政府駐窯房壩,海撥1120米,距縣城64公里,距思茅市123公里。
清代,雅口鄉(xiāng)為大雅口土都司管轄。民國29年(1940)前屬第三區(qū),同年廢區(qū)改設為新雅鄉(xiāng),駐地雅口。1949年曾劃歸寧江縣。1953年寧江縣撤銷后仍歸瀾滄,設為雅口區(qū)。1966年將區(qū)駐地從雅口遷至窯房壩。1969年改為先鋒公社,1971年改為雅口公社,1984年恢復為區(qū),1988年改為雅口鄉(xiāng),下轄雅口、南現(xiàn)、荒壩河、響水河、扁擔山、窯房壩、勐礦7個行政村。2000年改村公所為村民委員會。
全鄉(xiāng)地勢西部高,東部低,壩區(qū)占1%,半山區(qū)占2%,山區(qū)占97%。最高點雅口后山主峰海撥2200米,最低點勐礦村海撥578米,也是全縣最低點。瀾滄江由鄉(xiāng)東部邊界通過,長55公里,流域面積108平方公里;黑河由北部邊界流過,匯入瀾滄江,長31公里,流域面積24平方公里;南甸河從西向東流入瀾滄江,長50公里,流域面積150平方公里;響水河發(fā)源于蚌塘后山,因河中有1個寬10米、高60米的瀑布,10平方公里內(nèi)都能聽到流水自高而下發(fā)出的響聲而得名,從西向東流入勐??h,長18公里,流域面積26.6平方公里在思瀾公路附近還有熱水塘老寨溫泉和虎跳石溫泉。
雅口鄉(xiāng)屬亞熱帶地區(qū),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平均氣溫17.5`c,最高38`c,最低1`c。河谷平壩地區(qū)年無霜期326天。每年5--10為雨季,年平均降雨量1400--2000毫米,日照2100小時。
歷史沿革:
清光緒十三年四月(1887年6月),李之隆被封為大雅口土都'司,正式設立統(tǒng)治機構。
民國八年(1919年),設雅口縣佐。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改為第三區(qū)。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廢區(qū),改稱新雅鄉(xiāng)。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4月,新雅鄉(xiāng)劃歸寧江縣。
1953年,撤銷寧江縣,雅口劃歸瀾滄縣,稱雅口區(qū)。
1958年,改稱雅口公社。
1984年,復為雅口區(qū)。
1988年,雅口區(qū)改為雅口鄉(xiāng)。
2003年8月,更名糯扎渡鄉(xiāng)。
2006年,謙邁鄉(xiāng)落水洞村、竜山村和謙邁村劃并入糯扎渡鄉(xiāng),改糯扎渡鎮(zh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