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謝村是一個革命老區(qū)基點村緊挨204省道,交通便利。村莊東鄰江坊村,南遷留坑村赤土崗自然村,西接茜坑村,北通長校鎮(zhèn)所在地。全村由2個村民小組組成,119戶,人口531人,耕地面積273畝,林地面積1099畝。全村以吳姓、謝姓為主,各占全村人口的50%左右。吳姓于元朝(1279)年間由龍巖遷入,謝姓于北宋(1028)年間由遷入。
下謝村原名獅石鄉(xiāng),解放后改名為下謝村,成立4個互助組。1985年-時期與茜坑村合并為茜坑大隊,共十二個小隊,下謝村為9-12小隊。到1978年下謝4個小隊推廣雜交水稻制種,帶頭示范獲得成功。1979年命名為“下謝良種場”。期間村集體經(jīng)濟獨立核算,到1986年10月下謝村正式成立行政村。
下謝村主要建筑有獅石廟,紅軍橋、獅石亭(下謝亭)、吳氏宗祠、吳屋宗祠、謝氏公祠等。
下謝村與長校村、茜坑村、沙坪村、江坊村、河排村、留坑村、黃坑村、校溪社區(qū)、荷坑村、黃石坑村相鄰。
下謝村謝氏祠堂紅軍標(biāo)語舊址
下謝村謝氏祠堂紅軍標(biāo)語舊址位于清流縣長校鎮(zhèn)下謝村謝氏祠堂。1931年1月,閩西紅12軍101團進入清流西南的長校、里田一帶開展工作,幫助地方建黨、建政。期間,紅軍一部進駐下謝,宣傳、發(fā)動群眾
下謝紅軍橋遺址
下謝紅軍橋遺址位于清流縣長校鎮(zhèn)下謝村前小溪上,溪一側(cè)為下謝自然村,對岸是農(nóng)田及連接寧化連城的S204省道。在紅軍到來之前,下謝村人渡溪都是靠放在溪中的大石,跨跳而過,老人婦孺皆極不方便,遇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