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所鎮(zhèn)石下村位于始興縣西南5千米。何謂“石下”?在始興縣沈所鎮(zhèn)的南面,有一座“鵝公咀”石山,放眼望去,村子恰好位于石山之下,因此而得名“石下村”。從村子里看,建筑布局均為每戶兩廳六房或四廳兩房組合,每棟建筑之間的檐街寬闊筆直,每條檐街中間是排水溝,用長條紅砂巖砌成,兩邊是人行道,平坦、筆直、寬闊,村里檐街縱橫貫穿,四通八達(dá),使村與村、棟與棟的建筑巧妙結(jié)合,給人以一種棋盤般的整潔之美。
村里的標(biāo)志性建筑李氏宗祠,位于古村的中心部分。三廳二井,布局合理,建筑做工精細(xì),尤其是宗祠的棟梁、屋檐、屋脊、窗雕等裝飾部位,做工整潔精美,花飾繁雜多樣。觸碰到的,是老匠人巧奪天工的技藝;感受到的,是古村落濃濃的歷史文化沉淀。
石下村與花山村、八一村、瑤族村、石內(nèi)村、南方村、群豐村、興仁村、沈北村、黃所村、沈南村、沈所社區(qū)相鄰。
石下古村
位于始興縣西南5千米沈所鎮(zhèn)石下村。據(jù)族譜記載,石下李氏始祖火德公,原居福建寧化李家坊,時值宋、元兵燹,攜妣避亂于上杭,歷經(jīng)數(shù)次徙居始興碰塘水,后至此,450多年,繁衍20多代,現(xiàn)人口3000
石下村附近有石下古村、滿堂客家大圍、銅鐘寨、車八嶺自然保護(hù)區(qū)、貴廬(張發(fā)奎故居)、石下古村等旅游景點(diǎn),有始興石斛、頓崗馬蹄、燎原蠶繭、沈所南山姜、始興香菇、北江香菇等特產(chǎn),有始興龜蚌舞、新豐舞紙馬、乳源瑤族刺繡、新豐張?zhí)镲炗 ⑹寂d龜蚌舞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