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來:因鎮(zhèn)政府駐地占為關中北部“襟喉要塞”,取堅固如鎖之意得名金鎖關,有“金鎖天塹”之譽。
2022年2月,金鎖關鎮(zhèn)被推薦為陜西省第二批全省鄉(xiāng)村治理示范村鎮(zhèn)。
銅川市郊區(qū)轄鄉(xiāng)。1948年設金鎖區(qū),1958年建燎原公社,1961年更名金鎖公社,1984年改鄉(xiāng)。位于區(qū)境北部,距區(qū)府12.5公里。面積53.8平方公里,人口2.1萬。梅(家坪)七(里?鎮(zhèn))鐵路,210國道、銅(川)正(寧)公路從境內(nèi)通過。轄玉華、背塔、崔家溝、柳林溝、烈橋、何家坊、半截溝、金鎖關、紙坊、徐家溝、陳家山、袁家山、柳樹臺、蒲家山、姚灣15個村委會和金鎖、紙坊2個居委會。有以油松為主的天然林,產(chǎn)野生中草藥50余種。農(nóng)業(yè)主產(chǎn)玉米。工業(yè)主產(chǎn)煤炭,境內(nèi)有國營煤礦2個。唐玉華宮遺址,1993年被陜西省政府定為自然風景區(qū)。
金鎖關石林
金鎖石林位于關中北部第一關“雄關天塹”金鎖關西北7公里處,為渭北罕見的天然石崩奇觀,是以沙巖地貌為主題的自然風景區(qū),景區(qū)面積約3.2萬平方米。據(jù)考證,金鎖關附近遠古時代曾是一片汪洋大海,海底
金鎖關
金鎖關位于銅川市北約20公里處的三關口以南神水峽以北,曾是“榆塞秦關襟喉要地”,是關中的北大門,自古是軍事必爭之地。金鎖關如今是西安至黃陵、延安旅游線路上的明珠。金鎖關文化遺存豐富。目前有關
金鎖關關址及題刻
金鎖關關址及題刻時代:明、清地址:銅川市印臺區(qū)金鎖關鎮(zhèn)金鎖關村、宜君縣哭泉鄉(xiāng)寨里坡村保護范圍:(1)金鎖關關址:東至王家原山下,西至210國道,北至銅水河,南至金鎖道班。(2)題刻:題刻本體
歷史沿革: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筑關城設巡檢司。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設金鎖關鎮(zhèn)。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改金鎖區(qū)。
1958年,成立燎原公社;同年12月,改為金鎖公社,轄15大隊。
1968年,更名向陽公社。
1972年,復名金鎖公社。
1978年,將烈橋、先鋒、玉華、背塔4生產(chǎn)大隊劃歸焦坪鎮(zhèn)。
1980年,屬銅川市郊區(qū),復將烈橋、先鋒、玉華、背塔4大隊劃入金鎖公社。
1984年,改設金鎖鄉(xiāng),共轄15行政村。
1997年,改設金鎖關鎮(zhèn),并將玉華、背塔2村劃歸玉華鎮(zhèn),共轄13行政村。
2000年4月,屬銅川市印臺區(qū)。
2011年,撤銷玉華鎮(zhèn)并入金鎖關鎮(zhèn),共轄15行政村、5社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