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垟村簡介
三垟行政村SānyangXíngzhèngcūn
位于羅陽鎮(zhèn)西部,村委會駐地三垟,在鎮(zhèn)人民政府駐地東北1千米處,以駐地得名。村南舊有宮觀,取三陽開泰之義名“三陽宮”,村南尚有“三陽宮”遺址,后以諧音簡為“三垟”。西南接東內(nèi)村,西北連北外村。面積2.39平方千米,居民186戶、708人,X族。轄8個村民小組,有菖蒲壟1個自然村。1952年與沙底等村合并為黃沙鄉(xiāng),1956年并入羅陽鎮(zhèn),1958年稱三垟大隊,1984年5月改稱三垟村。
菖蒲垅Chāngpúlǒng位于三垟村委會駐地東北1.1千米處。村前山壟舊多菖蒲,故名。村居山坡,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村居山坡,房舍沿山坡呈塊狀分布,居民46戶、152人,均漢族。張姓上祖從三魁遷此,已10代。
楊柳塆位于三垟村委會駐地東北1.4千米處,因有一株大楊柳樹而得名,原有9戶,40人,多是筱村方向的先人遷移至此,現(xiàn)已無人居住。
山垟坪地勢較為平坦,以“五七農(nóng)場”后改造為茶場而得名。現(xiàn)為三垟村委會駐地,建有三垟坪茶場、汽車培訓中心等。
棋盤巖位于三垟村委會正東方向500米處,由于村中有一巖石刻有棋盤,傳說八仙曾在此下棋而得名。原有居民70余戶,240多人,漢族?,F(xiàn)住戶基本遷至三垟村。
三垟村與飛龍社區(qū)、東外村、東城社區(qū)、東內(nèi)村、北內(nèi)村、上莊村、北外村、新北社區(qū)、砂堤社區(qū)、瑞嶺村、上舟洋村、北城社區(qū)、龍華村、華榮村相鄰。
羅陽石亭
羅陽石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明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羅陽石亭位于泰順羅陽鎮(zhèn)三垟村菖蒲壟自然村,是古代泰順通往溫州驛道旁供人歇腳休息之所,亭旁古驛道蜿蜒曲折,路邊一方小池,山泉清
三垟村附近有羅陽石亭、泰順氡泉景區(qū)、烏巖嶺、泰順農(nóng)民暴動舊址、徐岙古村落、圓州古村落等旅游景點,有三杯香、泰順獼猴桃、泰順婆餅、竹木雕刻、綠豆蜜汁膏、刀豆干等特產(chǎn),有泰順畬族民歌、泰順藥發(fā)木偶戲、泰順百家宴、泰順萬排抽獅、泰順提線木偶戲、泰順木拱橋傳統(tǒng)營造技藝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