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來:地處九龍江北岸,廈門島西岸,三面環(huán)海,位當???/u>,宋元稱海滄、海倉?!皽妗迸c“倉”通用,似有臨海富產(chǎn)之地的意思,故得名。
2021年2月,福建省2018-2020年度省級文明村鎮(zhèn)社區(qū)名單出爐,海滄街道上榜。
海滄街道:海滄社區(qū)、海發(fā)社區(qū)、吳冠社區(qū)、鐘山社區(qū)、溫厝社區(qū)、海達社區(qū)、未來海岸社區(qū)、石塘村、東嶼村、漸美村、囷瑤村、海滄村、青礁村、后井村、錦里村、貞庵村、古樓村
蓮塘別墅
蓮塘別墅年代:清座落地點:廈門市海滄區(qū)海滄街道海滄新街簡介:清光緒三十年至三十二年(1904~1906),越南華僑陳炳猷建。由大厝、學堂、祖祠和花園等部分組成,占地面積約30000平方米,建
歷史沿革:
宋屬龍溪縣永寧鄉(xiāng)新恩里一都、二都、三都,簡稱三都。
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為海澄縣第四里第三都。
清設5保:永昌保、集興上半保、集興下半保、崇隆保、新垵保。
1940年海澄縣劃為四區(qū),三都地區(qū)屬第四區(qū),駐海滄,領1鎮(zhèn)2鄉(xiāng):滄江鎮(zhèn)、金鐘鄉(xiāng)、新霞鄉(xiāng)。
1942年7月海澄縣第四區(qū)改海滄區(qū)。
1945年撤海滄區(qū),滄江鎮(zhèn)、金鐘鄉(xiāng)、新霞鄉(xiāng)海澄縣。
1946年5月三都轄海滄鄉(xiāng)、金霞鄉(xiāng)。
1955年第四區(qū)改名海滄區(qū),轄海滄、囷瑤、錦里、石塘、新垵5鄉(xiāng)。
1958年4月撤海滄區(qū)。
1958年海澄縣與龍溪縣合并為龍??h,原海澄縣海滄鄉(xiāng)、新垵鄉(xiāng)劃歸廈門市郊區(qū),設海滄公社,1984年改鄉(xiāng),1986年12月改鎮(zhèn)。
1997年1月從杏林區(qū)劃歸海滄臺商投資區(qū),2003年8月廈門市行政區(qū)劃調(diào)整,杏林區(qū)更名為海滄區(qū),仍轄之。
2006年1月撤海滄鎮(zhèn)置海滄、新陽兩街道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