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來:解放前夕,此處有一大河壩,因壩位于三才垸與吉星垸之間,故取兩垸名首字,稱之為三吉河壩,后因人民政府駐三吉河壩故名河壩鎮(zhèn)。
2014年7月,河壩鎮(zhèn)被國家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zhèn)。
2011年12月,河壩鎮(zhèn)上榜第三屆全國文明村鎮(zhèn)名單。
沙堡洲鎮(zhèn)與河壩鎮(zhèn)成建制合并設立河壩鎮(zhèn),并將大通湖漁場的行政職能剝離并入河壩鎮(zhèn),保留大通湖漁場企業(yè)性質,實現政企分開。
430921121001121金山社區(qū)
430921121002121銀河社區(qū)
430921121003121銀海社區(qū)
430921121201220新山村
430921121202220老河口村
430921121203220新秀村
430921121205220新月村
430921121207220蕓湖村
430921121208220蕓洲子村
430921121209220蕓景村
430921121210220蕓象村
430921121211220蕓美村
430921121212220三財垸村
430921121213220三源村
430921121214122三廣村
430921121215220王家湖村
430921121216220王業(yè)村
430921121217220三興村
430921121218220農五村
430921121219220農谷村
430921121220220農豐村
430921121221220農登村
430921121222220農樂垸村
430921121223220河萬村
430921121224220河眾村
430921121225220河一村
430921121226220河心洲村
430921121227220銘新村
歷史沿革:
清光緒年間,赤磊洪道沖積扇與藕池河東沖積扇合圍,使此地從東洞庭分離出來,蓄泄兼籌的治理方案。
1950年1月,成立湖南省大通湖工程處,實施“大通湖蓄洪墾殖試驗區(qū)工程”,組織南縣、沅江、湘陰等地民工4萬人,修筑一條北起三才垸,南至增福垸的東堤16.8公里,使大通湖區(qū)形成一個整體大垸,并確定為蓄洪墾殖區(qū),創(chuàng)建國營大通湖農場。
2000年,進行國有農場改制,撤場建鎮(zhèn)改名為益陽市河壩鎮(zhèn)。
2015年,沙堡洲鎮(zhèn)與河壩鎮(zhèn)成建制合并設立河壩鎮(zh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