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來:為紀念花炮祖師李畋而得名。
中國以人名命名的地名之李畋鎮(zhèn):為紀念花炮祖師李畋而得名。
撤銷富里、南橋2個鎮(zhèn),設立李畋鎮(zhèn)
醴陵市轄鎮(zhèn)。1950年屬第一區(qū),1956年設南橋鄉(xiāng),1958年改南橋公社,1961年析置南橋公社,1984年復置鄉(xiāng),1995年建鎮(zhèn)。位于市境東部,距市府31公里。面積99平方公里,人口4.1萬。鎮(zhèn)0駐南橋。106國道與醴瀏鐵路(窄軌)貫穿境內(nèi)。轄東塘、大草坪、星火、星湖、潼塘、里光、化主廟、裕民、聯(lián)新、石筍、清水塔下、鳳形、南橋、櫧樹、將塘、小洞、明蘭、磨形、石溪、上西、光明、洪源、永興、高峰、白果、花麥、磨刀28個村委會和紫苑、合歡2個居委會。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主要產(chǎn)品有原煤、煙花鞭炮、機制紙、電石、石灰、水泥、服裝、砂金、化工材料、鞭炮機械等,是出口煙花主要產(chǎn)區(qū)之一。解放軍高級將領陳明仁是此地人。
歷史沿革:
南橋舊稱官寮。
宋代時期,屬醴陵鄉(xiāng)上豐仁里。
清代時期,屬十三都官寮境。
民國時期,先后屬東三區(qū)、第二區(qū)、清正鄉(xiāng)、河清鄉(xiāng)。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8月,屬第二區(qū)。
1950年2月起,屬一區(qū)。
1956年5月,撤區(qū)并鄉(xiāng)分屬洪源鄉(xiāng)、南橋鄉(xiāng)。
1958年9月,屬南橋公社。
1961年,復區(qū)分社,析南橋公社置洪源、富里、南橋3個公社,屬白兔潭區(qū)。
1984年,公社改鄉(xiāng)。
1995年5月,南橋鄉(xiāng)撤鄉(xiāng)建鎮(zhèn)。
1996年1月,洪源鄉(xiāng)整體并入南橋鎮(zhèn)。
2015年,富里鎮(zhèn)與南橋鎮(zhèn)合并,命名為李畋鎮(zh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