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店村地處劉家集鄉(xiāng)的最北部,距離鄉(xiāng)政府約7公里,北靠利辛縣江集、舊城兩鎮(zhèn)接壤。陸店村:耕地面積3919畝,人口3178人,現(xiàn)有黨員42人。下轄李營,李瓦坊,陸店,中張,編張,鄭東寨等6個自然莊。
陸店村是劉家集鄉(xiāng)相對偏遠的一個村,因種種原因,該村一度成為劉家集鄉(xiāng)的落后村。幾年前,該村還處于封閉狀態(tài),收入主要以種植小麥和外出打工為主。2002年前人均收入不足千元,生活較為困難。
2010年,縣、鄉(xiāng)、村工作組到該村發(fā)動群眾調整農業(yè)產業(yè)結構,并組織部分村民外出參觀學習食用菌種植技術,在政府提供資金扶持的基礎上,今年該村村民李社遠赴四川學習并引進食用菌種植新技術,自籌資金150萬元,轉包土地40余畝,建設日光溫室發(fā)展食用菌生產,種植黑木耳、黃木耳等品種,該食用菌3月份開始采摘,生長周期達六個月之久,每畝按667平方米計算,可栽培木耳10000~13000袋。栽培木耳需要有發(fā)菌場所和一些簡單的設備,設備需要一次性投入4000~5000元,原材料以及人工等成本每袋大約在0.60~0.70元;每袋可產干耳0.035~0.04千克左右,畝產干耳350~400千克,平均按每千克40~50元計算,每畝產值達15,000~18,000元,每畝效益0.8~1萬元,相當于大田作物的40倍。目前產品已經上市并且遠銷山東、四川等地。
縣農技人員經常到該村種植示范點,為種植戶及時解決技術難題。目前,基地發(fā)展勢頭良好,生產積極性日益高漲。
通過該標準化栽培基地項目實施建設的示范、帶動作用,將會有效地增加本地低收入農民群眾的收入。并在該項目長期順利開展,不斷擴大生產規(guī)模、增加幫扶對象的良性運行下,將會更有力地推動劉家集鄉(xiāng)農業(yè)特色經濟的發(fā)展,為構建和諧利辛奉獻愛心。
陸店村與陳營村、劉北社區(qū)、鎮(zhèn)南社區(qū)、陸桃園村、翟腰樓村、徐田社區(qū)、侯寨村、大管社區(qū)、陸樓村、三和村、陸小營村、劉染村相鄰。
陸店村附近有白鷺洲國家級水利風景區(qū)、利辛西淝河國家濕地公園、邵廟、紀家塔、劉家集烈士陵園、王人老街等旅游景點,有利辛粉絲、利辛銀杏、利辛撒湯、展溝燒餅、貢殿粉絲、孫集米酵子等特產,有淮北大鼓(亳州市利辛縣)、展溝“九曲黃河燈陣”、清音戲、趕黑驢、闞疃大塊板雞制作技藝、扁擔戲(利辛扁擔戲)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