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來:曾名煙集崗、延吉崗、局子街,傳說當?shù)厥a(chǎn)黃煙,秋獲后,集市出售,故稱煙集;又因其四周群山環(huán)抱,地勢低下,布爾哈通河由此通過,常常霧氣彌漫,煙氣昭昭,故名,后轉(zhuǎn)音為延吉;另說為清光緒帝賜名,寓意延綿吉祥;另據(jù)《中國地名由來詞典》:延吉系滿語,意為石羊。
2022年11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在延吉市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qū)。
2022年8月,延吉市入選2022年度縣市綠色高質(zhì)量發(fā)展百佳樣本第15位。
2022年6月,延吉市入選2022年全國縣域旅游綜合實力百強縣,位列第97。
2022年1月,全國愛國衛(wèi)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延吉市為2021年度國家衛(wèi)生城市(區(qū))。
2021年11月,延吉市上榜2021中國縣域旅游發(fā)展?jié)摿Π購娍h市。
2021年10月,2021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名單發(fā)布,延吉市名列第92。
2021年10月,2021年度全國綠色發(fā)展百強縣市名單發(fā)布,延吉市名列第47。
2021年10月,2021年度全國新型城鎮(zhèn)化質(zhì)量百強縣市名單發(fā)布,延吉市名列第51。
2021年10月,2021年度全國科技創(chuàng)新百強縣市名單發(fā)布,延吉市名列第63。
延吉市,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下轄縣級市,同時也是自治州首府,下轄4個鎮(zhèn)、6個街道,地處吉林省東部、延邊州中部、長白山脈北麓,處于東北亞經(jīng)濟圈的腹地,是聯(lián)合國擬定的圖們江域大“金三角”中方的一個支點。東直距中俄邊境僅60千米,直距日本海80千米;南直距中朝邊境10余千米。延吉市全市總面積為1748.3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延吉市戶籍人口55.7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465人。其中,城鎮(zhèn)人口48.20萬人,鄉(xiāng)村人口7.58萬人。人口出生率6.35‰,死亡率8.70‰,自然增長率-2.35‰。在總?cè)丝谥校r族人口30.79萬人,占總?cè)丝诘?5.2%。
延吉市東、南、北三面環(huán)山,西面開闊,中間平坦,呈馬蹄狀盆地。平均海拔高度150米。地勢北高南低,地形為丘陵狀起伏。境內(nèi)河流皆圖們江支流,主要有布爾哈通河、煙集河和海蘭江。區(qū)內(nèi)土質(zhì)主要為灰棕壤土、水稻土、沖積土、草甸土和黑土等。
全市幅員1748平方公里,轄6個街道、4個鎮(zhèn)。全市戶籍人口54.13萬人,朝鮮族人口30.84萬人,占總?cè)丝诒戎氐?7%。城市化水平超過90%,是一座以工業(yè)、商貿(mào)、旅游為主的具有朝鮮族民族特色的宜居旅游開放中心城市,綜合實力位居全省縣(市)第一,是吉林省唯一的全國百強縣(市),獲“全國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先進縣(市、區(qū)、旗)黨委”等150多項國家級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金代屬海蘭路總管府,明錫璘衛(wèi),布爾哈圖衛(wèi),精河衛(wèi);清初為無人之地;清康熙十六年(1677)清政府將興京以東,伊通州以南,圖們江以北地區(qū)作為清朝發(fā)祥地,定為封禁區(qū),延吉市屬于這個地區(qū)之內(nèi),稱南荒圍場;清光緒四年(1878)吉林將軍對敦化一帶的私墾地實行領照開墾,并于1880年在南崗等處試行招墾;清光緒七年(1881)吉林將軍奏淮廢除禁山圍場,在南崗設招墾局,招民墾荒,屬琿春副都統(tǒng)管轄;1890年招墾局改為撫墾局后,南崗人煙匯集,逐漸形成小鎮(zhèn),稱為局子街;1902年設延吉廳,治于局子街,專理民政;1909年升延吉廳為延吉府,屬于吉林東南路道;1912年改為延吉縣;1913年2月改吉林省東南路兵備道臺公署為吉林省東南路觀察署,管轄八個縣,其中延吉縣是由延吉府改而成之,局子街屬于延吉縣;1943年4月將原歸延吉縣管轄的延吉改為偽“間島省”的直轄市,稱“間島市”;1945年解放后成立延吉縣政府,并將延吉市劃歸延吉縣管轄;1952年9月3日正式成立延邊朝鮮族自治州;1953年延吉市從延吉縣劃出,屬自治州的直轉(zhuǎn)市。
名稱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