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來:欒川之名來自伊水。伊水古稱鸞水。相傳因此地多鸞鳥而得名。古時“欒”與“鸞”相通,故作欒川。
2022年11月,2022健康中國·康養(yǎng)旅游百強縣名單發(fā)布,欒川縣入圍。
2022年8月,河南省第一批非遺助力鄉(xiāng)村振興試點市縣名單公布,欒川縣入選。
2022年8月22日,欒川縣被列為2022年河南省數(shù)字鄉(xiāng)村示范縣。
2022年6月,欒川縣入選2022年全國縣域旅游綜合實力百強縣,位列第84。
2022年5月,河南省教育廳確定欒川縣為河南省義務(wù)教育優(yōu)質(zhì)均衡先行創(chuàng)建縣(市、區(qū))。
2022年1月,全國愛國衛(wèi)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欒川縣為2021年度國家衛(wèi)生鄉(xiāng)鎮(zhèn)(縣城)。
2022年1月,欒川縣入選河南省雙擁模范城(縣、區(qū))。
2021年11月,欒川縣被確定為2021年度國家水土保持示范縣。
2021年11月,欒川縣上榜2021中國縣域旅游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
郵編:471500代碼:410324區(qū)號:0379拼音:LuanchuanXian
欒川縣位于河南省西部,伏牛山北麓??偯娣e2478平方千米???cè)丝?1.8萬人(2003年)。
欒川概況
欒川位于豫西伏牛山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111°11′~112°01′、北緯33°39′~34°11′之間。東與嵩縣毗鄰,西與盧氏接壤,南與西峽抵足,北與洛寧摩肩。一直有“洛陽后花園”美稱??偯娣e2177平方公里,東西長78.4公里,南北寬57.2公里。轄14個鄉(xiāng)(鎮(zhèn)),209個行政村,1963個村民組,4個居委會,23個居民組,8.65萬戶,31.8萬人,漢族人口占97.6%,滿、蒙、回等19個民族人口占2.4%。全縣山多地少,有名的山頭達1.2萬多個,人均耕地0.59畝,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h城面積10.2平方公里。
歷史沿革
歷史上的欒川建置幾經(jīng)變遷,夏商時欒川為有莘之野。漢至北魏置亭,唐置鎮(zhèn),宋徽宗崇寧三年(公元1104年)始置縣,金海陵王貞元二年(公元1154年)廢縣改鎮(zhèn),此后元、明、清均置鎮(zhèn)。民國時置區(qū),隸陜州盧氏縣。1947年欒川解放再置縣。先后隸豫鄂陜邊區(qū)四專區(qū)、豫陜鄂邊區(qū)三專區(qū)、陜南一專區(qū)、豫西七專區(qū)、陜州專區(qū)和洛陽專區(qū)。1986年4月隸屬洛陽市。
以鸞水(今伊河)源出于此得名。鸞川,后內(nèi)欒木叢生改為欒川。
宋元祐二年(1087年)置欒川縣,因川得名。
1999年,欒川縣轄6個鎮(zhèn)、9個鄉(xiāng):城關(guān)鎮(zhèn)、合峪鎮(zhèn)、潭頭鎮(zhèn)、三川鎮(zhèn)、冷水鎮(zhèn)、陶灣鎮(zhèn)、欒川鄉(xiāng)、赤土店鄉(xiāng)、廟子鄉(xiāng)、大清溝鄉(xiāng)、秋扒鄉(xiāng)、獅子廟鄉(xiāng)、白土鄉(xiāng)、叫河鄉(xiāng)、石廟鄉(xiāng)。
2000年,欒川縣轄7個鎮(zhèn)、8個鄉(xiāng)。根據(jù)第五次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全縣總?cè)丝?12838人,各鄉(xiāng)鎮(zhèn)人口:城關(guān)鎮(zhèn)41025赤土店鎮(zhèn)13910合峪鎮(zhèn)20231潭頭鎮(zhèn)31523三川鎮(zhèn)23458冷水鎮(zhèn)17564陶灣鎮(zhèn)28241欒川鄉(xiāng)29163廟子鄉(xiāng)24624大清溝鄉(xiāng)5562秋扒鄉(xiāng)10101獅子廟鄉(xiāng)19026白土鄉(xiāng)14276叫河鄉(xiāng)17933石廟鄉(xiāng)16201
2005年,欒川縣鄉(xiāng)鎮(zhèn)區(qū)劃調(diào)整:撤銷大清溝鄉(xiāng),其行政區(qū)域劃歸廟子鄉(xiāng)管轄,廟子鄉(xiāng)政府駐地不變。截至2005年12月31日,欒川縣轄7個鎮(zhèn)、7個鄉(xiāng):城關(guān)鎮(zhèn)、潭頭鎮(zhèn)、三川鎮(zhèn)、冷水鎮(zhèn)、陶灣鎮(zhèn)、合峪鎮(zhèn)、赤土店鎮(zhèn);欒川鄉(xiāng)、廟子鄉(xiāng)、白土鄉(xiāng)、叫河鄉(xiāng)、石廟鄉(xiāng)、秋扒鄉(xiāng)、獅子廟鄉(xiāng)。
自然資源
欒川礦藏資源豐富。已探明的鉬、鎢、鉛、鋅、金、鐵、錳、銅、硫、螢石、石棉、水晶、重晶、冰洲石、油頁巖等40多種,其中鉬的儲量206萬噸,居世界第三,亞洲第一,現(xiàn)在價值在1200億元以上。鎢的儲量68萬噸,居全國第二。黃金的儲量60.3噸,鉛鋅儲量30萬噸,鐵儲量6117萬噸,是全國30個重點產(chǎn)金縣之一。其它礦藏儲量均十分可觀。
欒川森林資源豐富,全縣林地面積310萬畝,飛播造林125萬畝,人工造林101萬畝,原始森林104萬畝,立木總蓄積量889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83.3%,名列河南省第一,有“中原肺葉”之稱。
欒川水能資源豐富。全縣境內(nèi)有伊河、小河、明白河、淯河四大河流,分屬黃河、長江水系。大小支流604條,河網(wǎng)密度0.59公里/平方公里。地表水年均徑流量6.8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11.78萬千瓦,可開發(fā)量8.5萬千瓦,是國務(wù)院確定的全國農(nóng)村小水電電氣化建設(shè)試點縣。
欒川旅游資源豐富。按國家制定的調(diào)查與評價體系,全國旅游資源分為8大類31個亞類155種基本類型,欒川有8大類26個亞類84種基本類型,分別占全國的100%、83.9%和54.2%。欒川地處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區(qū),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2.1℃,年日照2103小時,年均降水量862.8毫米,無霜期198天。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有青山、老林、險峰、峻嶺、幽谷、飛瀑、藍天、白云、奇石、溶洞、溫泉、翠竹、小橋、流水、人家,空氣中負離子含量平均3萬個/立方厘米,最高達6萬個/立方厘米,被權(quán)威專家測定為中原空氣最清潔的地方。
欒川特產(chǎn)資源豐富。根莖類(天麻、首烏、柴胡、黃芩、黨參等)、果實類(杏仁、山楂、五味子、枸杞子、連翹等)、花葉類(竹葉、二花、茵陳、野菊、辛荑等)、皮枝類(杜仲、桑枝、柳枝、椿皮、竹薷)、藤本樹脂類(松香、桃膠、冬藤、木通、五倍子等)、菌藻類(豬苓、桑寄生、靈芝、銀耳、馬勃等),中藥材有1400多種,年產(chǎn)量500萬公斤以上,醫(yī)藥專家稱之為“豫西天然藥庫”,有“一步三棵藥”之美譽。木耳、香菇、猴頭、鹿茸、核桃、板栗、柿子、蜂蜜等100多種土特產(chǎn)享譽全國,產(chǎn)品遠銷歐洲和東南亞各國。
欒川文化
欒川四面群山環(huán)抱,伏牛、熊耳兩大山脈平亙縣境東西,境西熊耳山支脈抱犢山自北而南險峰陡峭,構(gòu)成“盧欒屏障”;境東伏牛山支脈楊山寨由南向北嵯峨迭障,自然形成“嵩欒藩籬”。歷史上仁人志士對欒川情有獨鐘,一些民族義士、帝王遺臣遺子、隱士羽客、達官顯貴、墨客騷人或借欒川天然屏障迂回再起,或視欒川世外桃源隱居修道,或傾慕欒川美景尋芳攬勝,或寄情欒川山水借翰墨詩文發(fā)一時之感嘆,凡此種種給欒川留下眾多驚世奇特之傳說。
社會經(jīng)濟
欒川處處充滿著發(fā)展的生機,工礦業(yè)名揚世界,旅游業(yè)聞名遐邇,民營業(yè)紅紅火火,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化規(guī)??涨?,欒川交通四通八達。欒川先后榮獲全國教育先進縣、全國科技先進縣、全國林業(yè)先進縣、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全國衛(wèi)生縣城、全國文明縣城、全國生態(tài)建設(shè)示范縣和全省經(jīng)濟發(fā)展環(huán)境50優(yōu)、全省最佳人居環(huán)境等56項國家和省級榮譽稱號。近日又躋身首批“中國旅游強縣”,是河南省唯一入選的縣。
行政區(qū)劃
欒川縣轄7個鎮(zhèn)、7個鄉(xiāng):城關(guān)鎮(zhèn)、赤土店鎮(zhèn)、合峪鎮(zhèn)、潭頭鎮(zhèn)、三川鎮(zhèn)、冷水鎮(zhèn)、陶灣鎮(zhèn)、石廟鎮(zhèn)、欒川鄉(xiāng)、廟子鄉(xiāng)、秋扒鄉(xiāng)、獅子廟鄉(xiāng)、白土鄉(xiāng)、叫河鄉(xiāng)
城關(guān)鎮(zhèn)代碼:410324100
2006年,轄4個居委會、4個村委會:耕莘東路居委會、興華路南居委會、興華路北居委會、君山路居委會、上河南村、西地村、大南溝村、陳家門村。
赤土店鎮(zhèn)代碼:410324101
2006年,轄10個村委會:赤土店村、竹園村、郭店村、劉竹村、馬圈村、清和堂村、花園村、白沙洞村、公主坪村、鴨池村。
合峪鎮(zhèn)代碼:410324102
2006年,轄21個村委會:合峪村、前村、康莊村、馬丟村、石村、孤山溝村、硯臺村、黃土嶺村、釣魚臺村、楊山村、三里橋村、柳坪村、水溝村、砭上村、廟灣村、官莊村、五村、酒店村、十八盤村、楊溝門村、楊長溝村。
潭頭鎮(zhèn)代碼:410324103
2006年,轄26個村委會:潭頭村、石門村、湯營村、趙莊村、東山村、胡家村、紙房村、大坪村、石坷村、大王廟村、陽莊村、馬窯村、張村、黨村、西坡村、秋林村、何村、蠻營村、古城村、撥云嶺村、斷灘村、垢峪村、柏枝崖村、重渡村、倉房村、王坪村。
三川鎮(zhèn)代碼:410324104
2006年,轄11個村委會:三川村、新莊村、三道溝村、柳子村、柳樹坑村、祖師廟村、龍脖村、姚灣村、小紅村、大紅村、火神廟村。
冷水鎮(zhèn)代碼:410324105
2006年,轄7個村委會:冷水街村、東增河村、龍王廟村、西增河村、冷水溝村、大南溝村、南泥湖村。
陶灣鎮(zhèn)代碼:410324106
2006年,轄19個村委會:陶灣村、魚庫村、常灣村、張盤村、伊濱村、么溝村、焦樹凹村、松樹臺村、新立村、前鋒村、紅洞溝村、秋林村、肖圪塔村、么坪村、三合村、協(xié)心村、紅廟村、西溝村、唐家莊村。
石廟鎮(zhèn)代碼:410324207
2006年,轄10個村委會:石廟村、莊科村、下元村、上元村、常門村、光明村、石寶村、龍?zhí)洞?、觀星村、楊樹坪村。
欒川鄉(xiāng)代碼:410324200
2006年,轄15個村委會:羅莊村、七里坪村、方村、寨溝村、養(yǎng)子口村、養(yǎng)子溝村、范營村、灣灘村、堂上村、朝陽村、百爐村、雷灣村、雙堂村、后坪村、西河村。
廟子鄉(xiāng)代碼:410324201
2006年,轄29個村委會:廟子村、北凹村、黃柏村、英雄村、山灣村、呂順村、黃石砭村、高崖頭村、河南村、卡房村、嵩坪村、莊子村、咸池村、滾子坪村、桃園村、上溝村、楊樹底村、老張村、漢秋村、龍?zhí)洞?、上河村、下河村、龍王幢村、街上村、磨灣村、新南村、四秋村、北鄉(xiāng)村、楊莊村。
秋扒鄉(xiāng)代碼:410324203
2006年,轄9個村委會:秋扒村、蒿坪村、小河村、鴨石村、雁坎村、北溝村、白巖寺村、黃嶺村、嶂峭村。
獅子廟鄉(xiāng)代碼:410324204
2006年,轄21個村委會:獅子廟村、南溝門村、羅村、許溝村、五肩頭村、朱家村、白石巖村、王府溝村、朱家坪村、紅莊村、山前村、張嶺村、山岔村、西羊道村、東羊道村、坡前村、三官廟村、孤山村、長莊村、甕峪村、三聯(lián)村。
白土鄉(xiāng)代碼:410324205
2006年,轄12個村委會:馬超營村、椴樹村、鐵嶺村、歇腳店村、馬安村、白土村、康山村、桷樹廟村、草廟河村、藺溝村、王梁溝村、均地溝村。
叫河鄉(xiāng)代碼:410324206
2006年,轄15個村委會:叫河村、牛欒村、牛欒溝村、上牛欒村、麻溝村、黎明村、樺樹坪村、栗樹溝村、東新科村、西新科村、東坡村、六中村、馬陰村、瓦石村、新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