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视频在线观看,无码性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婷婷六月综合缴情在线,亚洲av少妇熟女猛男,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青州市基本資料

青州市介紹

青州市地名由來:地處山東半島中部,為古“九州”之一。縣級市,隸屬于濰坊市。據(jù)劉熙《釋名》載:“青州在東,取物生而青也?!薄端囄念惥邸份d:青州,東方少陽,其氣清,歲之首,事之始也,故以為名。

2022年10月,青州市被納入為2022年國家鄉(xiāng)村振興示范縣創(chuàng)建名單。

2022年8月,青州市入選2021年青年人才首選山東20大潛力城市。

2022年8月,青州市被確定為國家知識產(chǎn)權強縣建設試點縣。

2022年8月,青州市入選2022年度縣市綠色高質(zhì)量發(fā)展百佳樣本第74位。

2022年8月,青州市認定2021年度山東省建筑業(yè)強市強縣名單。

2022年7月,青州市被確定為2021年度山東省現(xiàn)代流通強縣。

2022年6月,青州市獲評為山東首批文旅康養(yǎng)強縣。

2022年5月,2021年中國投資潛力百強縣榜單發(fā)布,青州市位列第70。

2022年3月,2022年中國百強縣發(fā)布,青州市位列第98名。

【名稱】

青州,在古代是《禹貢》“九州”之一,大體指泰山以東至渤海的一片區(qū)域。青州在遠古時為東夷之地,傳說大禹治水后,按照山川河流的走向,把全國劃分為青、徐、揚、荊、豫、冀、兗、雍、梁九州,青州是其中之一。中國最古老的地理著作《尚書`禹貢》中稱“海岱惟青州”。海即渤海,岱即泰山。據(jù)《周禮》記載“正東曰青州”,并注釋說:“蓋以土居少陽,其色為青,故曰青州。”

現(xiàn)代則指中國山東省的一座縣級市——青州市。市境西南還有一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亦名青州風景名勝區(qū)。

隸屬于山東濰坊市

區(qū)號:0536

行政區(qū)劃代碼:370781

郵編:262500

【地理位置】

青州位于山東半島中部,北緯36度4分至36度8分,東經(jīng)118度0分至118度6分,為溫帶氣候。西接淄博臨淄區(qū),東臨昌樂縣,北靠壽光市東營廣饒縣,南接臨朐縣。青州其南為沂蒙山區(qū),其北為魯北平原及渤海,青州正當此咽喉地帶,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青州境內(nèi)河網(wǎng)密布。面積1569平方公里,人口88萬。石灰石和鐵礦石的儲量較大。

【行政區(qū)劃】

轄3個街道、9個鎮(zhèn):

街道辦事處:王府街道、益都街道、云門山街道。

鎮(zhèn):彌河鎮(zhèn)、王墳鎮(zhèn)、廟子鎮(zhèn)、邵莊鎮(zhèn)、高柳鎮(zhèn)、東夏鎮(zhèn)、何官鎮(zhèn)、譚坊鎮(zhèn)、黃樓鎮(zhèn)。

【歷史沿革】

青州得名甚早,禹貢中就有記載:“海岱惟青州”。上古為東夷之地。至夏商間,先后為爽鳩氏、季則氏、逄伯陵氏所據(jù)。周初封呂尚為齊侯,地始歸于齊。歷春秋戰(zhàn)國之世,均為齊屬。西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設青州刺史部,駐廣縣。東漢州名,轄郡、國十一,縣六十五。治所臨淄縣,故城址在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北。轄境相當于今山東臨南以東的北部地區(qū)。西晉懷帝永嘉五年(311年)曹嶷棄廣縣,筑廣固,為青州刺史治。東晉安帝隆安三年(399年)慕容德陷廣固,定為南燕國都,這也是山東唯一一個作為朝代首都的地方。后劉裕滅南燕,夷廣固,筑東陽城,置北青州刺史治于此。

北魏獻文帝皇興三年(469年)拔東陽城,仍為青州刺史治。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年)增筑東陽城南郭,即南陽城。北齊文宣帝天保七年(557年)遷益都縣治于東陽城,移青州府治于南陽城。隋為青州總管府治,后改為北海郡治。唐初復為青州總管府治,后又改為北??ぶ?。宋為京東東路路治。金為山東東路益都總管府治。元為山東東西道宣慰司治。明清時期,為青州府治。民國時期為益都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歸昌濰地區(qū)(今濰坊市)管轄,1986年撤縣改為青州市。

2003年全市轄6個街道、15個鎮(zhèn),即王府街道、益都街道、昭德街道、王母宮街道、東壩街道、云門山街道、彌河鎮(zhèn)、王墳鎮(zhèn)、五里鎮(zhèn)、廟子鎮(zhèn)、邵莊鎮(zhèn)、普通鎮(zhèn)、東高鎮(zhèn)、高柳鎮(zhèn)、朱良鎮(zhèn)、何官鎮(zhèn)、口埠鎮(zhèn)、東夏鎮(zhèn)、譚坊鎮(zhèn)、鄭母鎮(zhèn)、黃樓鎮(zhèn);山東青州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

2007年,青州市對全市的行政區(qū)劃進行重新調(diào)整,將19個鎮(zhèn)、街道,整合為12個鎮(zhèn)、街道。具體調(diào)整情況如下:撤銷五里鎮(zhèn),將原五里鎮(zhèn)的行政區(qū)域劃歸王府街道管轄,街道工作機關駐原五里鎮(zhèn)工作機關駐地;撤銷東高鎮(zhèn),將原東高鎮(zhèn)的行政區(qū)域劃歸益都街道管轄,街道工作機關駐原東高鎮(zhèn)工作機關駐地;撤銷朱良鎮(zhèn),將原朱良鎮(zhèn)的行政區(qū)域并入高柳鎮(zhèn),鎮(zhèn)工作機關駐原朱良鎮(zhèn)工作機關駐地;撤銷普通鎮(zhèn),將原普通鎮(zhèn)的行政區(qū)域并入邵莊鎮(zhèn),鎮(zhèn)工作機關駐地不變;撤銷口埠鎮(zhèn),將原口埠鎮(zhèn)的行政區(qū)域并入何官鎮(zhèn),鎮(zhèn)工作機關駐地不變;撤銷鄭母鎮(zhèn),將原鄭母鎮(zhèn)的行政區(qū)域并入譚坊鎮(zhèn),鎮(zhèn)工作機關駐地不變;撤銷王母宮街道,將原王母宮街道的大崔家、小崔家、孫家莊、大王莊、孟家爐、小田、冷門、董家等8個村,東夏鎮(zhèn)的東侯廟、西侯廟、麻灣、西坡、東坡、張家樓、彭家灣、王崗、沙店、南于、大尹、李家莊、大趙務、巨彌、寨里等15個村并入黃樓鎮(zhèn),鎮(zhèn)工作機關駐地不變;將王母宮街道的徐七里、王七聯(lián)、裴橋、柳溝、東郎、西郎、姜家、王母宮、十八里、寺古、雙廟、張孟口、南四、辛莊、侯古、房古、于古、義和、孟古、李官莊、范王、趙家、東李、張裴、胡橋、姜廟、韓家、蔡家、牛家、胡集、懶柳樹、凌馬、馬氏村、朱劉馬等34個村并入東夏鎮(zhèn),東夏鎮(zhèn)工作機關駐原王母宮街道工作機關駐地。原云門山街道、王墳鎮(zhèn)、廟子鎮(zhèn)、彌河鎮(zhèn)4個行政區(qū)域不變。其中面積最大的王墳鎮(zhèn)達229.6平方千米,人口最多的王府街道達11多萬人。

【交通運輸】

青州交通發(fā)達,有膠濟鐵路和新建的膠濟客運專線橫貫東西,在膠濟客運專線上新建的青州北站有旅客列車29對之多,其中濟南青島的動車組有8對,是全國動車經(jīng)停最多的縣級車站之一。西距濟南150km,東距青島240km。另有地方鐵路益羊鐵路和青臨鐵路連接渤海與魯中山區(qū)。公路方面,有濟青高速公路和東青高速公路。另有309國道,濟青公路和羊臨公路等。是濰坊西部的交通樞紐。

【經(jīng)濟】

近年來,青州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與便利的交通發(fā)展迅速,2008年躋身全國百強縣87位。工業(yè)以輕工業(yè)為主,農(nóng)業(yè)主產(chǎn)小麥和玉米。近年來花卉產(chǎn)業(yè)亦發(fā)展較快,已成功舉辦八屆中國(青州)花卉博覽會。

城市的西南郊區(qū)有云門山、駝山、玲瓏山,“三山聯(lián)翠,障城如畫”。

云門山是1985年山東省政府公布的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qū)之一,位于青州城南2.5公里處,海拔421米。主峰大云頂,有洞如門,高闊過丈,南北相通,遠望如明鏡高懸,夏秋時節(jié),云霧繚繞,穿洞而過,如滾滾波濤,將山頂廟宇托于其上,若隱若現(xiàn),虛無縹緲,宛若仙境,蔚為壯觀,謂之“云門”,或稱“云門仙境”,云門山因此得名。古“青州八景”稱之為“云門拱壁”。登臨山巔,便可飽覽“駝嶺千尋”、“劈峰夕照”和“三山聯(lián)翠,障城如畫”的壯麗景觀。在主峰云門洞南西側有一天然石罅,深不可測,當氣壓低時,常有蒸氣泛出,名曰“云窟”。在夏秋季節(jié),云門山南側的“云窟”開閘放云,即時白云騰空而出,經(jīng)云門洞冉冉升天,平原拔笏,松蔭蓋足,山雖不高而有千仞之勢,自古為魯中名山。

置身山巔,望云海時隱時現(xiàn),云門仙境,名不虛傳;天氣晴朗時,綠地伴青山,層山疊巒,北國風光更使您陶醉,令您留連忘返。

青州當?shù)赜幸话輭邸⒍莘?、三拜清官之說。近年來,眾多的中外游客都把能到云門山參拜大壽字作為自己最大的心愿。

明嘉靖年間為第二個衡王朱戴圭祝壽,內(nèi)掌司冀陽周全,在山陰處摩崖上鐫刻了國內(nèi)外罕見的大“壽”字,討好衡王。大“壽”字,字體結構嚴謹,端莊大方,坐南朝北,通高7.5,寬3.7,僅“壽”字下面的“寸”字就高達2.23米。所以當?shù)厝私?jīng)常說:“人無寸高”,“壽比南山”,“南佛北壽”等。云門山、大“壽”字還流傳著許多美妙的傳說和典故。云門山海拔四百0八米,游人可拾階而上,信步登極,立足“壽”下,可使您思緒萬千。

山上的“三元占”、“三仙玉女祠”等建筑都是幾代歷史風雨的遺物。山巔的天仙玉女祠是典型的明代全石無梁建筑,匠工非凡。最近修復的“望壽閣”,東西“閬風亭”,給游人又添了新的樂趣。云門山不僅有佛窟,還有不可多見的“道洞”。洞雕有宋道教首領陳摶老人枕書長眠的臥石像一尊。據(jù)傳說也是壽的象征,吉的祥物,是與山上的大壽字一緣而來。故老百姓有云:“摸摸陳摶頭,一輩子不發(fā)愁,摸摸陳摶腚,一輩子不生病”。所以不少游人,為圖個吉利,已經(jīng)把陳摶老祖的頭和腚摸得凈光發(fā)亮了。

主峰云門山主峰名大云頂,形若魚脊,東西走向,上多寺廟宮觀。山巔植“東岳大帝”之宮,樹“泰山老母”之祀,東西建閬風亭,修盤山石級968級。建云門山天仙玉女祠、望壽閣,紅墻青瓦,古色古香,宏偉壯觀。

望壽閣位于北極山腰,由正閣、東西廂房和垂花門組成。置身閣中,仰望南山,恰好望見“壽”字,故名望壽閣。

天仙玉女祠位于山巔,為石質(zhì)無梁建筑,結構奇特,富麗壯觀,在建筑史上別具一格,祠內(nèi)塑有泰山老母像。�

云門山造像云門山的陽坡有大小石窟5個,造像272尊。這些造像,雖經(jīng)過一千余年的滄桑,風雨侵蝕,戰(zhàn)火洗劫,但大部分還基本完好,現(xiàn)已成為研究古代佛教藝術和當時造型藝術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它是我國東部現(xiàn)存石窟藝術中的一朵奇葩。

萬春洞云門山后東側,還有冀陽周全開鑿的“萬春洞”。該洞高1.6米,寬1.2米,洞室寬闊,深達5米。在洞內(nèi)南側,雕有陳摶老人枕書長眠的石像一尊。玲瓏山,在青州城西南16公里處的群山環(huán)抱中,海拔567米,面積2.73平方公里。峻峰銳起,聳拔突兀,為一方之冠。北魏時期的大書法家鄭道昭留在這里的幾處“魏碑”真跡,更使得玲瓏山聞名遐邇。

玲瓏山玲瓏剔透的怪石,形態(tài)各異的洞穴遍布山體。遠處望去像一塊巨大的盆景石擱置在天地之間。它三面崖壁陡絕,只有一條蜿蜒小徑可以通達山頂。山頂瑤臺王母宮東墻,有清康熙十一年青州府學教授魏世名的“游北峰山記”石碑。碑文說,清康熙初年,隱士吳恪三于地震后發(fā)現(xiàn)山腰石畔有隙,依稀有光,召子侄發(fā)之,愈發(fā)愈曲,通體玲瓏矣,這便是玲瓏的由來。山如其名,秀麗婀娜。山體遍布各式各樣的洞穴。這些洞穴有的前后串聯(lián),有的上下相通,有的內(nèi)外套接,有的獨成廳堂。人游洞中如進迷宮,時而進入寬闊的廳堂,時而鉆進狹窄的小巷,空間越來越小,仿佛已入絕境,但拐過一彎之后眼前豁然開朗。石洞曲折勾連,變幻莫測,可居、可行、可玩、可守。洞內(nèi)的石頭千姿百態(tài),常常使人產(chǎn)生一些奇怪的聯(lián)想。這里早在2000年前已有人居住。漢代香火頗盛,祭祀不絕。人們根據(jù)各個洞穴的造型特點、神話傳說,再加上自己豐富的想象,分別給這些洞穴命名為“串心洞”、“通天洞”、“仙寶洞”、“觀音洞”等等。那高不可攀的“峰頂洞”便是飛鳥理想的安樂窩了,它們成群結隊,朝出暮歸,時而翱翔谷口,時而呱噪峰尖,喧喧鬧鬧地攪擾著云崖間的靜謐。

至于那兀立云端的奇峰危石,更不乏誘人的魅力。玉皇頂、凌霞關、卡天門等,都別開生面,獨有妙處。“天降石”、“飛來石”等,雖屬附會,卻也維妙維肖。偌大的一塊“天降石”擱置在一根孤聳云端的石柱子頂上,背襯著緩緩移動的白云,似乎柱在搖、石在動,有眼看要滾下來的危險。“飛來石”從天外飛來,濺落“瑤池”的姿態(tài)更是逼真。�

駝山,名為“駝嶺千尋”的駝山距,與云門山東西相望,因山形似駝,故稱“駝山”。駝山除天然景觀外,主要以它為數(shù)眾多的石窟造像而聞名海內(nèi)外。

駝山,位于青州城西南,離城6公里,主峰海拔408米,為古青州八景之一,被稱為"駝嶺千尋"。它綿延數(shù)城,頂上雙峰對峙,遠處望去,還真有點兒象臥著的駱駝哩!明朝正德年間,官居兵部尚書,太子太保的樂平人喬宇書寫的"駝山"兩個大字,鐫刻在山前的石壁上,至今仍赫然在目。單憑這兩個字,游客們就會覺得駝山氣勢非凡了!

駝山之所以引人注目,遐邇聞名,不僅僅因為它有陡峭的山峰、古老的松柏以及盤桓而上的"天梯",更重要的是這里有為數(shù)眾多的石窟造像和"昊天宮"等價值極高的文物古跡?,F(xiàn)在它是省級重點保護單位。山前,懸崖聳空,峭壁崢嶸,夏秋季節(jié)常有云霧繚繞,著名的駝山摩崖石窟造像群就在這里。崖壁間并排著的五座石窟和一處摩崖,共有大小佛像六百三十八尊。最大的高達七米有作,最小的還不中十公分。這些大小不一的石佛,雕刻技術精湛,造型優(yōu)美生動。據(jù)專家鑒定,它們早的誕生于北朝后期的北周,晚些的刻成于中唐,是我國古代造像中的珍品。

駝山,離石窟不遠,現(xiàn)存山頂?shù)?昊天宮",乃是過去道教盛行的痕跡。昊天宮,南北長約一百五十米,東西約一百米,是一組規(guī)模宏大的古代建筑群。它分為七寶閣、玉皇殿、戲樓、東西配殿和廊房等,共計殿、堂、樓、房等五十多間。玉皇殿為木石結構,雕梁畫棟,氣勢雄偉;七寶閣則系石質(zhì)無梁雙拱閣樓式建筑,結構奇特,堅固耐久。院內(nèi)南側,有兩眼深池,名日天泉。池邊聳立著的一塊石碑上,鏤刻著明朝青州知府杜思撰寫的"天泉"兩個大字。南門外還有"天河"、"天橋"和"五龍池"等。東門外不遠處的山巖下,有"凈海池",池水清澈見底,平明如鏡,根本看不到有泉水外涌,但是池子卻四季盈溢,怎么汲用也不見少,這就是志書上多有記載?quot;龍湫"了。山門外,古柏夾道,柏樹下自然錯落的青石如同條凳石幾過去那些上山朝拜的香客們是務必要在這里休息片刻的。昊天宮始建于什么年代,現(xiàn)在已無從考究,人們只是從里里外外那一百二十多座石碑上查知,它在元朝至元二十七年就重修過了。即使從這次重修算起吧,到現(xiàn)在也有六百九十多年的歷史了。

玲瓏山,在青州城西南16公里處的群山環(huán)抱中,海拔567米,面積2.73平方公里。峻峰銳起,聳拔突兀,為一方之冠。北魏時期的大書法家鄭道昭留在這里的幾處“魏碑”真跡,更使得玲瓏山聞名遐邇。

玲瓏山玲瓏剔透的怪石,形態(tài)各異的洞穴遍布山體。遠處望去像一塊巨大的盆景石擱置在天地之間。它三面崖壁陡絕,只有一條蜿蜒小徑可以通達山頂。山頂瑤臺王母宮東墻,有清康熙十一年青州府學教授魏世名的“游北峰山記”石碑。碑文說,清康熙初年,隱士吳恪三于地震后發(fā)現(xiàn)山腰石畔有隙,依稀有光,召子侄發(fā)之,愈發(fā)愈曲,通體玲瓏矣,這便是玲瓏的由來。山如其名,秀麗婀娜。山體遍布各式各樣的洞穴。這些洞穴有的前后串聯(lián),有的上下相通,有的內(nèi)外套接,有的獨成廳堂。人游洞中如進迷宮,時而進入寬闊的廳堂,時而鉆進狹窄的小巷,空間越來越小,仿佛已入絕境,但拐過一彎之后眼前豁然開朗。石洞曲折勾連,變幻莫測,可居、可行、可玩、可守。洞內(nèi)的石頭千姿百態(tài),常常使人產(chǎn)生一些奇怪的聯(lián)想。這里早在2000年前已有人居住。漢代香火頗盛,祭祀不絕。人們根據(jù)各個洞穴的造型特點、神話傳說,再加上自己豐富的想象,分別給這些洞穴命名為“串心洞”、“通天洞”、“仙寶洞”、“觀音洞”等等。那高不可攀的“峰頂洞”便是飛鳥理想的安樂窩了,它們成群結隊,朝出暮歸,時而翱翔谷口,時而呱噪峰尖,喧喧鬧鬧地攪擾著云崖間的靜謐。

至于那兀立云端的奇峰危石,更不乏誘人的魅力。玉皇頂、凌霞關、卡天門等,都別開生面,獨有妙處?!疤旖凳薄ⅰ帮w來石”等,雖屬附會,卻也維妙維肖。偌大的一塊“天降石”擱置在一根孤聳云端的石柱子頂上,背襯著緩緩移動的白云,似乎柱在搖、石在動,有眼看要滾下來的危險。“飛來石”從天外飛來,濺落“瑤池”的姿態(tài)更是逼真。

仰天山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點,位于山東青州城西南46公里,主峰海拔800多米,最高峰摩云崮海拔848米,因千佛洞(古稱羅漢洞)有天窗,“一竅仰穿,天光下射”而得名。2000年2月22日,經(jīng)國家林業(yè)局正式批準仰天山為國家森林公園。由溶洞、翠谷、峭壁、秀水、寺院、碑林、幽洞、九龍盤以及燦若錦緞的漫山紅葉所構成的“仰天風光”,構成一幅美妙無比的山水畫,吸引著古往今來的游客。

幽洞寺周圍的懸崖峭壁上,點綴著幾個離奇古怪的洞穴。有仙人洞、臥牛洞、觀音洞、水簾洞、羅漢洞等,奇巧各異。幾乎每個洞穴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或為奇妙無比的景致,或為帶有傳奇色彩的歷史傳說,這就更增添了仰天風光的誘人魅力。

羅漢洞俗稱千佛洞,古名白云洞、又名太祖洞。洞闊數(shù)米,深60多米,高30米。洞內(nèi)南壁上有佛龕四排,過去供奉著北宋“應真造像四十八種”。洞頂南側有一天然石隙,仰可見天,仰天山即因此而得名。每逢八月中秋午夜,銀盤似的月亮透過石隙將光亮灑滿洞中,形成著名的臨朐八景(古代這里屬臨朐縣)之一“仰天高掛秋月圓”。據(jù)志書記載,過去每到中秋月夜,文殊寺的和尚們齊集洞中,敲磬擊鈸,鳴簫鼓瑟,奏樂賞月,通宵不息。羅漢洞洞壁鐫像刻字甚多。

觀音洞俗稱“隔山照”。過去洞內(nèi)石壁上有一面“古鏡子”,平明如鏡,光可照人。每逢月明之夜,寺院及其周圍的山巒樹木全部映在鏡中,煞是好看。

仙人洞在觀音洞南,虬松倒掛,懸在峭壁中間,翠柏掩門,人莫能攀。相傳古代有懸空的木質(zhì)棧道與觀音洞相通,寺內(nèi)的一位有名望的長老圓寂前入洞坐化,走一步拆一步,從此路絕。

水簾洞在山陰,北向,口如大都門。洞深幽邃,已探到水平深度191米。水流出,冬夏不涸。洞外有池,池北為壁,水簾高掛,泠然有聲,下有石渦,奔流轉(zhuǎn)注,水散落,翩翩起舞。每當盛夏時節(jié),來到水簾洞邊,看著那清澈的泉水從洞中源源涌出,下跌成瀑,瞻望著洞壁上趙明誠等名人的題刻,環(huán)視著周圍那起伏的山巒,確有一番情趣,迷人的仰天風光實不失為青州的旅游勝地。

黑龍洞至今探臨者絡繹不絕,洞實為一構造山隙,洞口闊而深莫測。相傳有龍潛于洞中,能興云雨,洞底之恒溫蒸氣上冒,一年四季,呈顯不同觀感。盛夏季節(jié)有冷氣上冒,人立洞口,頓覺寒氣砭骨,不敢久停;隆冬遠望,又可見靄靄白氣從洞口蒸騰而上,神秘莫測。今只探至洞深60多米,水平距離100余米,向下洞口被水淹沒。宋朝時候曾經(jīng)在這里立過廟,宋哲宗趙煦還御賜一塊匾額,上書“靈澤”二字,堂堂皇皇地懸掛在廟門之上。以后又封為“豐濟侯”。

四門洞洞深數(shù)百米,洞中有發(fā)育良好的石鐘乳、石筍和石幔,最高的石鐘乳達20米高,有水平鄰道和大廳數(shù)處,有支洞多處,溶洞之大為中國北方之最。�

摩崖題刻仰天山上,洞穴內(nèi),崖壁間,隨處可見的摩崖題刻,既生動地反映了歷史上的治亂興衰,又為研究我國的書法藝術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九龍盤仰天山盤山公路氣勢雄偉,蜿蜒盤旋,堪稱一大景觀。全長3300米,寬6米有余,蜿蜒回環(huán)十二折。似群龍起舞,直上山巔,故以九龍盤命名

�跟古剎、幽洞相伴而存在的是遠近聞名的“花山”。秋霜初降,漫山遍野的喬灌木混交林頓呈異彩,深秋紅葉,燦若錦霞,一望無邊。過去,當?shù)厝税选熬旁戮殴浠ㄉ健保醋魇且荒曛凶顬殚_心的趣事兒。屆時,人們雞鳴即起,串廟會,逛花山,日落方歸。

近來,據(jù)專家們考查,在大約2400公頃的山坡上,雜生著各類花草樹木上萬種,各種鳥類近千種。雀檀等人們常用來制作盆景的觀賞植物,在這里隨處可見;幾種過去被認為只有在南方才存在的稀有樹種,居然也在這里露面了。

仰天槽山上四圍繞嶺,中為平地,長四五里,狀如馬槽,中部的一道土梁將“槽”分為南北二槽,南槽有黑龍洞;北槽有二洞,名四門洞、白龍洞,為雨季仰天槽周山匯水泄洪之地,每逢大雨,山水從四面八方匯集而來,兩個洞口像個巨大的漏斗,轉(zhuǎn)眼之間把茫茫無際的洪水泄得干干凈凈!

石道人峰在仰天山下北道村山頂上,有九個石人,拱者、傴者、四顧者、負坐者、坐憩者,人稱八仙,第九個是個半身像,人稱李半仙。他學習不刻苦,不努力,怕吃苦,沒成仙。�

另有佛光崖,黑龍?zhí)?,文殊寺,文昌閣,望月亭則不一一講解!

范公亭公園占地面積300余畝,位于青州市范公亭路西端,因范仲淹惠政知青州而得名。園內(nèi)樓臺參差,湖水瀲滟,花木隱翳,溪流蜿蜒,古木交叉,竹柳翩翩,曲徑通幽,得趣天然。有范公亭、順河樓、李清照紀念館、洋溪湖等景點。范公亭在公園東南隅,始建于北宋。北宋皇祐三年(1051年),北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范仲淹以戶部侍郎知青州,兼淄、濰等州的安撫使。他才高志遠,為官清廉,深得百姓愛戴。范仲淹為政時,青州一帶流行一種病,蔓延很快。為此,范仲淹親自汲水制藥,發(fā)放民間,很快制止了瘟病的流行,眾百姓感激不盡。恰在這時,南陽河畔有泉水涌出,且水質(zhì)純凈,甘甜可口,百姓以為這是范公的德行感動了蒼天,就取名“醴泉”。范仲淹在泉子上建造了一座亭子。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范仲淹病逝于赴潁州途中。人們感念范公,就把“醴泉”叫做“范公井”,把亭子叫做“范公亭”。

范公亭為六角飛檐,頂開圓孔,與井泉上下相對,天光下射,水光瀲滟。其亭之柱上木下石,別具風格。井亭迎面的柱子上鐫刻著一副對聯(lián):井養(yǎng)無窮兆民允賴,泉源不竭奕世流芳。言辭簡約而意味深長,展示了后人對范公“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的品格的慕念。亭子背面柱子上也有一副對聯(lián),寫著:四境著聞行若無事,千年遺址因其自然。

亭東有三賢祠,為后人祀三位青州知州范仲淹、富弼、歐陽修之所。范公祠居中,內(nèi)有范仲淹塑像;富公祠和歐陽公祠故址均在城西瀑水澗之側,明末皆移建于范公祠左右,統(tǒng)稱“三賢祠”。清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青州知府夏一鳳重修,并于祠后崇臺之上建后樂堂,取“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之意。范公亭之北有高地曰范公臺。民國初年,在臺南側建“澄清軒”8間,亮窗前后均出廈,為游人休息之所。

范公亭院內(nèi)有數(shù)棵唐楸、宋槐,老干虬枝,大可幾人合圍,雖說已活了千年之久,至今仍然枝繁葉茂,生機盎然。古樹下,聳立著一塊石碑,刻愛國將領馮玉祥先生1934年5月拜謁范公亭時,觸景生情,揮筆寫下的一副聯(lián)語:兵甲富胸中,縱教他虜騎橫飛,也怕那范小老子;憂樂關天下,愿今人砥礪振奮,都學這秀才先生。

順河樓建于清咸豐年間。出范公亭大門北去,穿綠陰,過小橋,行約百米就到了順河樓,這是一座亮窗出廈、三楹單層的古代建筑,它順河而建,踞于石砌高臺之上,遠觀似樓而得名。我國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和她的丈夫金石學家趙明誠,住在青州時常到順河樓游賞。為了紀念著名詞人李清照,1988年在順河樓北建李清照紀念館,面積3000平方米,有歸來堂、金石齋、易安室、人杰亭、詞廊等景點。

洋溪湖范公亭和順河樓這兩組古建筑,同位于青州城西門外一塊300余畝大的小盆地里。這里地勢低洼,綠樹成蔭,南陽河穿流其間,這里雖與城里只有一墻之隔,但由于地處盆地之中,冬暖夏涼,氣溫與城里相差3~5度。不管外邊氣溫如何低,這里潺潺流動的溪水從來沒結過冰。

《表海亭》碑1999年底,又在范公亭公園內(nèi)發(fā)現(xiàn)一塊鐫有《表海亭詩》的陳舊斷殘石碑。這是一塊山東省唯一、海內(nèi)外罕見的800年前金朝第一書法大師任詢的傳世碑刻,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彌足珍貴的書法藝術瑰寶。

令人遺憾的是,任詢一生揮毫無數(shù),身后傳世作品卻鳳毛麟角,屈指可數(shù),僅有《古柏行》、《呂征墓表》等幾件精品為今人睹見。而《古柏行》原碑早已下落不明,只有拓本幸存于世,且遠在日本著名的京都藤井有鄰展覽館。鑒于《表海亭詩》殘碑作為實物真跡的稀有性和其作者為一代書法大師,這個代表著那個時代書法藝術最高水平的杰作,是我國金代書法考古的又一項重要收獲,并為進一步研究與評價任詢的書法藝術提供了極具價值的第一手寶貴材料。

青州市博物館是全國唯一一座縣級一級博物館,館藏文物達三萬余件,國家珍貴文物就有一千多件,其中館藏明代趙秉忠的殿試卷、東漢“宜子孫”玉璧、戰(zhàn)國玉人、龍興寺遺址佛教造像,既是我們的鎮(zhèn)館之寶,在全國也絕無僅有。

另外駝山石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9年國家級花博會將在青州舉行

青州市周邊行政區(qū)地圖導航

CopyRight 2020-2024 北斗地圖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備2024058711號

北斗地圖提供全國各省市高清地圖在線查看,可查看道路、衛(wèi)星、景點、地形、城鎮(zhèn)、房屋等地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