岢嵐縣地名由來:北魏為秀容郡地,因境內(nèi)有岢嵐山而得名嵐州。隋大業(yè)三年(607年)置岢嵐鎮(zhèn)。唐永淳二年(683年)改為岢嵐州;長安三年(703年)置嵐谷縣,屬嵐州;五代因襲前制,仍名嵐谷縣。宋于嵐谷縣置岢嵐軍。金廢軍,升嵐谷縣為岢嵐州。元廢。明洪武八年(1375年)置岢嵐縣后復岢嵐州。民國元年復稱岢嵐縣。
2021年5月,根據(jù)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jié)果,岢嵐縣人口數(shù)量為6.93萬人,位列忻州市各縣市區(qū)人口數(shù)量排行榜第14位,位列山西省各縣市區(qū)人口數(shù)量排行榜第115位,位列全國各縣市區(qū)人口數(shù)量排行榜第2673位。
2021年1月,中央文明辦確定2021—2023年創(chuàng)建周期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單,岢嵐縣上榜。
2020年12月,岢嵐縣上榜2020中國城市創(chuàng)新百佳示范縣市榜第96名。
2020年11月,“2020中國鄉(xiāng)村振興百佳示范縣市”榜單新鮮出爐,岢嵐縣位列第16名。
2020年10月,岢嵐縣榮獲2020年全國雙擁模范城(縣)稱號。
2020年7月,全國愛國衛(wèi)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岢嵐縣為2020年國家衛(wèi)生鄉(xiāng)鎮(zhèn)(縣城)。
2020年6月,岢嵐縣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qū)分縣名單(晉綏片區(qū))。
岢嵐縣位于忻州市西南部,北依五寨、河曲,南靠興縣、嵐縣,東鄰寧武、靜樂,西與保德相連??偯娣e1980平方千米,總?cè)丝?萬人(2004年)。
縣人民政府駐嵐漪鎮(zhèn)。郵編:036300。代碼:140929。區(qū)號:0350。拼音:KelanXian。
地處晉西北黃土高原中部,管涔山西北麓。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東部山地以岢嵐山主峰荷葉坪為最高,海拔2783米。西南部為燒炭山。西與西北部為黃土丘陵區(qū)。中部沿嵐漪河兩岸形成帶狀平川區(qū)。境內(nèi)主要河流為嵐漪河及其支流東川、南川、北川,均屬黃河水系。境內(nèi)氣候寒冷,年均氣溫6度,一月均溫-14度,七月均溫19度,年均降雨量456毫米,無霜期110天。
行政區(qū)劃
岢嵐縣轄2個鎮(zhèn)、10個鄉(xiāng):嵐漪鎮(zhèn)、三井鎮(zhèn)、神堂坪鄉(xiāng)、高家會鄉(xiāng)、李家溝鄉(xiāng)、水峪貫鄉(xiāng)、西豹峪鄉(xiāng)、溫泉鄉(xiāng)、陽坪鄉(xiāng)、大澗鄉(xiāng)、宋家溝鄉(xiāng)、王家岔鄉(xiāng)。共有237個村委會,335個自然村(下列括號里為自然村)。
嵐漪鎮(zhèn)(42個村委會,53個自然村):東街(窯子坡、東關(guān)、南溝溝渠)、西街、坪后溝、后磚窯溝(前磚窯溝)、喬家灣(王家溝)、牛家莊(龍王溝)、管家莊(佘家寺灣)、陽蒿塔、梁家會、玉龍、道生溝、石家會、前曹湖村、后曹湖村、南山、長柳、劉家灣、北道坡、馬坊(辛莊溝)、大巨會、下石溝、馬家焉、天橋洼、弓箭峪、武家溝、前舍窠、后舍窠(新高莊、西化嶺)、井溢村(昌峪溝)、王現(xiàn)莊、朝陽、東豹峪一隊、東豹峪二隊、東豹峪三隊、井溝、羊應子。(另一資料還有:大廟溝、小廟溝、崔家溝、第三溝、南高莊、黑石圪臺幾個村;東豹峪一、二、三隊為:東豹峪村、東豹峪東溝村、東豹峪西溝村)
三井鎮(zhèn)(16個村委會,16個自然村):三井、谷溝、秦家莊、宋家寨、焦山、孟家坡、東張儀莊、西坡、西張義莊、大坪、咀子、新寨、焉頭、南川、古城、安吉。
神堂坪鄉(xiāng)(17個村委會,20個自然村):神堂坪、閻家坪、安塘、康家會、丈子、卡修坪、錦秀(項條坡)、岔上、西洼、團城子、新民、水門、深山焉、大營盤、黑峪、山神廟(王伙溝)、路仙莊(大陽坡)。
高家會鄉(xiāng)(20個村委會,20個自然村):后會、圪索、上川坪、陰家莊、上村、梨元坪、馬鋪塔、李家坪、高家會、草城、店坪、西會、五里水、席麻會、天洼、新義井、羊圈會、團龍溝、揚家坪、吳家莊。
李家溝鄉(xiāng)(13個村委會,15個自然村):李家溝、常豐、圪遼、水草溝、荒溝、前牛欄(后牛欄)、范家塔、石塔、霸王山、石佛河(暖泉灣)、胡家洼、黃土灣、樊家洼。
水峪貫鄉(xiāng)(23個村委會,39個自然村):蘆子河、張家溝、娘娘廟(第二溝)、新窯、劉村、寨子(石昌局,虎松溝)、草灘坪、舊舍窠、后山、山峪貫(張家灣、王堡、巖上、犁眼溝、神宮灣、紅花梁、瓜塔、安子峁)、寨山溝、沙塔(岔石)、維塔、桑洼、長塔、則門子、在化(陳家梁、麻地溝、楊家溝)、大南溝、小化溝、堡子梁、則堡塔、寨上(田家溝)、華咀渠。
西豹峪鄉(xiāng)(21個行政村,26個自然村):前西豹峪、后西豹峪、謝家坪、后謝家坪、山莊頭、白家灣、井條、松林坪、正溝、基欽、馬家河、油家溝(下油家溝)、田家溝(大毛窩、大陰坡、后梁)、官道底、豹峪溝、長水、王昌溝、蘆家山、泉子溝、三義莊、陰圪凌、十字焉。(另一資料還有向陽村,而沒有后謝家坪村)
陽坪鄉(xiāng)(17個村委會、41個自然村):大趙家洼(小趙家洼、駱駝場)、趙二坡(宋木溝)、陽坪(石河溝、水窯溝)、石窯坪(郝家溝、張家洼、人家會)、陽家灣、松井、大灘溝(油家溝)、新舍窠(木瓜灣、紅軍塔、新壩灣)、下寨(東溝)、王蘭溝(張家溝、果樹灣)、中寨(氈匠溝)、井兒上(正溝、前斜嶺背、后斜嶺背、宣家洼、紅崖灣)、神嶺溝(寺圣莊、前窯子、麻黃溝)、石盤頭、賈家溝、神堂溝、大榆溝。
溫泉鄉(xiāng)(11個村委會、23個自然村):田家崖、后溫泉(樺林溝)、路家岔(井溝、馬家溝)、土淤坪、咸康(中咸康、后咸康、摸咀溝、前摸咀溝)賀家溝(澗溝)、劉家岔(膠泥灣)、雷家坪(黨家崖)、前溫泉(白家灣)、付家(高家溝)、山神堂。
大澗鄉(xiāng)(17個村委會,23個自然村):大澗(鴉兒灣、大虎溝)、小澗村(小澗溝)、官莊、沙麻溝(井溝)、孟家圪臺、興盛寨、何家灣(堡溝)、梁家店、下五井、永興莊、張家村、興旺莊、趙家村、條子溝(前條子溝)、吳家莊、閻家莊、寺溝會。
宋家溝鄉(xiāng)(28個村委會、43個自然村):宋家溝、高家灣、東口子(西口子)、鋪上、柳林灣(曹家溝)、明家溝(十里巖)、吳家岔(木家村、東溝、杏樹灣)、雞兒焉、黃道川(走道峁、圪豆溝)、馬跑泉(東場溝)、官地(破火溝)、沙坡子(北至達)、和尚泉(大南溝、小雞兒洼)、長崖子、甘溝、牛碾溝、石盤、七眉、北方溝、南溝、南至達、維爾溝、偏道溝、田家村、燕家村、程家村、安子、化岔(黑土灣、陰坪)。
王家岔鄉(xiāng)(12個村委會、16個自然村):王家岔、寧家岔、辛家灣、張家西溝、水泉子(北溝、正虎溝)、黃土坡(前南溝)、賈樓底(山神廟)、朱家灣、閻家村、武家溝、樓房底、寇家村。
歷史沿革
岢嵐,春秋屬晉,戰(zhàn)國時設樓煩郡。秦屬太原,漢屬雁門郡,魏屬新興郡。北魏因境內(nèi)有岢嵐山而改名為嵐州。隋改稱樓煩郡,并于大業(yè)三年置岢嵐鎮(zhèn),屬岢嵐軍。唐長安三年置嵐谷縣。宋于嵐谷縣置奇嵐軍。金廢軍,開嵐谷縣為岢嵐州,元廢。明洪武七年置岢嵐縣后復升州,民國元年復稱岢嵐縣。
2000年,岢嵐縣轄2鎮(zhèn)16鄉(xiāng):城關(guān)鎮(zhèn)、三井鎮(zhèn)、高家會鄉(xiāng)、神堂坪鄉(xiāng)、大澗鄉(xiāng)、李家溝鄉(xiāng)、陽坪鄉(xiāng)、中寨鄉(xiāng)、溫泉鄉(xiāng)、蘆子河鄉(xiāng)、大化鄉(xiāng)、西豹峪鄉(xiāng)、王現(xiàn)莊鄉(xiāng)、大巨會鄉(xiāng)、宋家溝鄉(xiāng)、王家岔鄉(xiāng)、馬跑泉鄉(xiāng)、燕家村鄉(xiāng)。總?cè)丝?0760人,各鄉(xiāng)鎮(zhèn)人口:城關(guān)鎮(zhèn)27866三井鎮(zhèn)7509神堂坪鄉(xiāng)7157高家會鄉(xiāng)6903大巨會鄉(xiāng)1710李家溝鄉(xiāng)2182大化鄉(xiāng)3739蘆子河鄉(xiāng)1160西豹峪鄉(xiāng)3073王現(xiàn)莊鄉(xiāng)1132溫泉鄉(xiāng)2603陽坪鄉(xiāng)1567中寨鄉(xiāng)1379大潤?quán)l(xiāng)4335宋家溝鄉(xiāng)3032燕家村鄉(xiāng)993馬跑泉鄉(xiāng)2351王家岔鄉(xiāng)2069(根據(jù)第五次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單位:人)
2001年,岢嵐縣區(qū)劃調(diào)整:原城關(guān)鎮(zhèn)、大巨會鄉(xiāng)及王現(xiàn)莊鄉(xiāng)7個村合并并更名為嵐漪鎮(zhèn);原王現(xiàn)莊鄉(xiāng)5個村并入西豹峪鄉(xiāng);原蘆子河鄉(xiāng)和大化鄉(xiāng)合并更名為水峪貫鄉(xiāng);原中寨鄉(xiāng)及王現(xiàn)莊鄉(xiāng)4個村并入陽坪鄉(xiāng);原馬跑泉鄉(xiāng)、燕家村鄉(xiāng)并入宋家溝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