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视频在线观看,无码性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婷婷六月综合缴情在线,亚洲av少妇熟女猛男,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東明縣基本資料

東明縣介紹

東明縣地名由來:東明縣建置于西漢建元元年(前140年),始稱“東昏”,公元九年反其義改為“東明”。

2021年11月,東明縣被確定為第二批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適宜技術試點縣(區(qū))。

2021年9月,東明縣被列為整縣(市、區(qū))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fā)試點。

2021年7月,水利部公布東明縣為第四批節(jié)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qū))。

2021年5月,根據(jù)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東明縣人口數(shù)量為76.1萬人,位列菏澤市各縣區(qū)人口數(shù)量排行榜第6位,位列山東省各縣市區(qū)人口數(shù)量排行榜第48位,位列全國各縣市區(qū)人口數(shù)量排行榜第520位。

2021年4月,東明縣被評為第二批全國農(nóng)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縣”。

2021年3月,東明縣上榜第二批全國農(nóng)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縣推評名單。

2021年1月,2021年山東省136個縣市區(qū)經(jīng)濟實力排名出爐,東明縣位列第85名。

東明縣位于山東省西南部??偯娣e1370平方千米/1357平方千米??側丝?4萬人(2003年)。

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zhèn),郵編:274500。代碼:371728。區(qū)號:0530。拼音:DongmingXian。

行政區(qū)劃

東明縣轄7個鎮(zhèn)、6個鄉(xiāng):城關鎮(zhèn)、東明集鎮(zhèn)、劉樓鎮(zhèn)、陸圈鎮(zhèn)、馬頭鎮(zhèn)、三春集鎮(zhèn)、大屯鎮(zhèn)、武勝橋鄉(xiāng)、菜園集鄉(xiāng)、小井鄉(xiāng)、沙窩鄉(xiāng)、長興集鄉(xiāng)、焦園鄉(xiāng)。

歷史沿革

漢置東昏縣,王莽改東明縣。其意相對。

1994年12月29日,撤銷東明縣三春集鄉(xiāng)、馬頭鄉(xiāng),設立三春集鎮(zhèn)、馬頭鎮(zhèn)。東明縣轄5個鎮(zhèn)、17個鄉(xiāng):城關鎮(zhèn)、陸圈鎮(zhèn)、東明集鎮(zhèn)、馬頭鎮(zhèn)、三春集鎮(zhèn)、高村鄉(xiāng)、海頭鄉(xiāng)、菜園集鄉(xiāng)、武勝橋鄉(xiāng)、張寨鄉(xiāng)、沙窩鄉(xiāng)、漁沃鄉(xiāng)、胡莊鄉(xiāng)、長興集鄉(xiāng)、王店鄉(xiāng)、劉樓鄉(xiāng)、焦樓鄉(xiāng)、臨河店鄉(xiāng)、小井鄉(xiāng)、五營鄉(xiāng)、大屯鄉(xiāng)、焦園鄉(xiāng)。

1996年12月29日,撤銷東明縣劉樓鄉(xiāng),設立劉樓鎮(zhèn)。(魯政函民字[1996]67號)。

2000年6月21日,東明縣撤銷大屯鄉(xiāng),設立大屯鎮(zhèn)。其行政區(qū)域和人民政府駐地不變(魯政函民字[2000]50號)。

2000年,東明縣轄7個鎮(zhèn)、15個鄉(xiāng)。

根據(jù)第五次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691206人,各鄉(xiāng)鎮(zhèn)人口:城關鎮(zhèn)83759東明集鎮(zhèn)34515陸圈鎮(zhèn)38282馬頭鎮(zhèn)36205三春集鎮(zhèn)34222劉樓鎮(zhèn)24131大屯鎮(zhèn)39070漁沃鄉(xiāng)40375臨河店鄉(xiāng)17256沙窩鄉(xiāng)36016長興集鄉(xiāng)30046王店鄉(xiāng)22669焦園鄉(xiāng)43249小井鄉(xiāng)25267胡莊鄉(xiāng)29231武勝橋鄉(xiāng)21799菜園集鄉(xiāng)28844張寨鄉(xiāng)25786高村鄉(xiāng)16062海頭鄉(xiāng)20891五營鄉(xiāng)18016焦樓鄉(xiāng)19012-六七廠虛擬鎮(zhèn)6503

截至2002年12月31日,東明縣轄7個鎮(zhèn)、6個鄉(xiāng)。

地名實體文化內涵

一、深厚的歷史文化

(一)歷史淵源

東明縣位居中原、瀕臨黃河、歷史悠久、開發(fā)較早,僅縣境東部。就有原始社會遺址十多處,如竇堌堆文化遺址出土了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石刀、石斧、荊臺集文化遺址出土有龍山文化時期的陶器、骨器、石器等。這些歷史文物充分說明,遠在四五千年前的氏族社會,就有人類在這片土地上定居生活、繁衍生息。這些古遺址的文化堆積層厚了3-5米,上層1米左右為戰(zhàn)國、秦漢文化層,中間一米為商周文化層,下層屬龍山文化層。均屬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通過對遠古十多處遺址的發(fā)掘得知,在夏商周時期,境內已有多處地方建立了村莊、城邑。如葵邱、武文、煮棗、呂都等,由于農(nóng)業(yè)發(fā)達,城邑并起,這里也就成了各諸候國爭先占有的地方。據(jù)《春秋左傳集解,僖公上》,九年夏公會周公、齊候、宋子、衛(wèi)候、鄭伯、曹伯于葵邱;《讀史方輿記要》,“東明縣東南五霸崗、春秋時齊晉會盟處也亦日霸王崗”。史稱“五霸會諸候”,為紀念葵邱聚會之事,便改此地為五霸崗,1978年五霸崗村出土的明代“會盟記事碑”的碑文刻記有“春秋五霸會盟處也”。

(二)文物古跡

東明歷史悠久,文物古跡較多。但因處黃河沖積平原,多被埋藏地下,損毀者很多?,F(xiàn)經(jīng)多年發(fā)掘,有竇固堆古文化遺址、沙固堆古文化遺址、荊臺古文化遺址、朱崗寺古文化遺址、莊寨古文化遺址等十多處。均屬新石器晚期的龍山文化,商周文化及秦漢文化層。還出土了大量石刀、石斧、陶片、陶罐等文物,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古建筑有文廟大城殿,始建于1468年、1888年重修、磚木結構。系四角四榨,硬山武、一斗二升五斗拱建筑,進深11米,寬21米,高8.8米,著黃綠色琉璃瓦。殿脊有鯽魚、海馬、滾龍雞構件,文革中被拆。1986年維修時裝上大吻、魯頭、麒麟宣頂?shù)?,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泰山行宮,建于清乾隆年間,原名泰山圣母殿。原有大殿、后殿及配殿20余間。古墓有孫敦化墓、單雄信葬、陳兵備墓、馬軍營古墓群等均為縣級保護單位。

1、莊寨古文化遺址

在縣城北12公里的莊寨村北,緊靠黃河大堤,1600余平方米。遺址北端有莊子墓,南端有莊子觀。觀中佛金對聯(lián):“生于蒙城地,逍遙漆園村”橫批“漆園舊澤”。莊子(周)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道家創(chuàng)始人。大半生在漆園(我縣裕州屯村)為吏,著書立說。著有《莊子》三十三篇,又稱《南華經(jīng)》是道家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莊子后代一直定居在此。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大名正堂曾為莊寨立“先賢莊子例應優(yōu)免差徭碑”至今尚存。

2、齊王閣

據(jù)《程氏家諸》記載:公元前475年,齊國國國到民間巡視,路過此地,該地有一閣,齊王曾在閣內避過署,故人稱此閣為“齊王閣”。后此地村名為齊王集。

3、滿城

據(jù)縣志記載:“滿城數(shù)村系舊濟陽縣舊址,漢光武生濟陽宮即此”。據(jù)傳:西漢建于元年(公元前六年),光武帝劉秀生于此(今城關鎮(zhèn)滿城村),光照一室,滿城紅光,故名滿城。

4、東明縣

“七十二牌坊”明朝立48座,其中有記載古跡的南華遺址坊、戶牖舊村坊,二賢故里坊;有頌楊官史功德的漢承相陳平故里碑,忠義坊、大司空坊、太子少保坊、三世宮寶坊、天官大夫坊;有登科及第的進士坊,沖霄坊;有褒獎貞女節(jié)婦的乾坤正氣坊、貞節(jié)坊、節(jié)孝坊、節(jié)高今古坊、正氣維風坊等。至1933年尚存40余座。此后十余年自然損壞一些,1948年黃河搶險時,拆掉一部分。建國后,縣城建設又拆除一批,到1965年僅存文廟內的一座欞星坊,只可惜文革中拆除。

5、東明古城

金興定二年(1218年),為避河(黃河)患,東明縣城從舊城(東昏鎮(zhèn))遷至冤句縣故地(今東明集鎮(zhèn))設縣。歷150余年。遷來后,重修城寨,立四門。東門曰“朝陽”,西門謂“迎爽”,南門叫“戶牖”,北門稱“東昏”。明-三年(1490年)又以東明故地設縣,縣城設在大單集(今縣城),至今已500余年。建城墻七里四十步,高二丈五尺,城門四座。東門匾日“東作”,南門匾寫“南訛”,西門匾寫“西成”,北門匾書“迎恩”。池深(護城河)一丈五尺,寬六丈余。后經(jīng)歷代修葺,或城墻加高,或城門加多,或炮樓,女墻,池濠者,者在牢固城池。經(jīng)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東明城曾四次解放,城垣漸破,現(xiàn)僅存原址痕跡和護城河。

(三)歷史事件

東明縣歷史悠久,開發(fā)較早,歷史事件層出不窮

1、齊桓公會諸候

公元前651年,齊桓公會諸候于葵丘(今五霸崗村)。

2、王仙芝起義

公元875年,王仙芝起義占曹、濮;冤句(今東明)人黃巢,起義響應,幾個月里,義軍發(fā)展到數(shù)萬人,橫掃千里,所向披靡,是義軍的發(fā)源地。

3、宋晟保衛(wèi)東明

公元963年置東明縣,1125年(宋靖康元年)金人大舉進犯,東明陷入重圍,與京城消息中斷。知縣宋晟督兵力戰(zhàn),堅守縣城達一年之久,宋欽宗對其褒獎。

4、黃河決口

1368年,黃河決

口于東明響子口,損壞官民房屋不可勝數(shù),人口大減。

5、明大舉遷民

洪武永樂年間,明朝從山西大舉遷民于中原地區(qū),境內人口劇增。

6、李化鯨起義

1648年,山東農(nóng)民起義領袖李化鯨,率眾數(shù)十萬進軍東明,東明人張近堂起而響應,共同抗清并立“天正”年號,清軍調三省官兵鎮(zhèn)壓,激戰(zhàn)三月余,殺死杜勝集(今馬頭鎮(zhèn))守備金右俊,義軍退。清兵大肆屠殺百姓,尸骨盈野,致使境內人煙稀少??骨宥窢巿猿謹?shù)年之久。

7、李遷起義

1861年,東明人李遷起義,會合捻軍,屢挫官兵,后遭清軍僧格林沁鎮(zhèn)壓。1875年始筑黃河大堤60余里,頂寬了3丈,底寬10丈,高1.4丈。

8、隕星墜落

1897年6月,一顆隕星穿空而過,體大如斗,光明如晝,由東南向西北墜落有聲。

9、建立第一個中國共產(chǎn)黨支部

1929年盛國昌、盛國典在夏營一帶發(fā)展共產(chǎn)黨,建立第一個黨支部。

10、東明大地震

1937年8月1日,東明內發(fā)生7級以上強烈地震,烈度達9度,縣房屋倒毀12萬余間,死亡人數(shù)達1569人。

11、日寇入侵東明

1939年日軍侵入東明。

12、王高寨保衛(wèi)戰(zhàn)

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從1939年至1945年,因偽軍占據(jù)東明境后,勾結當?shù)貪h奸。惡霸乘機而起,-求榮,到處-論詐,燒殺搶糧,橫行無忌,將人民置于水深火熱及-滅種之地。在共產(chǎn)黨領導下,在八路軍主力支持下,我縣人民紛紛成立地方武裝、自衛(wèi)隊、民兵組織,拿起武器,堅決抵抗,保衛(wèi)人民的生命及財產(chǎn)安全。大小戰(zhàn)斗百余次,如夏營戰(zhàn)斗,于潭寨戰(zhàn)斗,陸圈戰(zhàn)斗,劉樓遭遇戰(zhàn),西夏營伏擊戰(zhàn)。郝土廉戰(zhàn)斗,小井戰(zhàn)斗等等。最著名的當數(shù)王高寨保衛(wèi)戰(zhàn),1945年農(nóng)歷二月二十七日夜,國民黨長垣縣第三區(qū)大隊長陳萬誠,勾結蘭封、考城日偽軍600余人(日軍50余人),突然包圍了王高寨,該村武裝發(fā)覺后,立即組織應戰(zhàn)措施和制定戰(zhàn)斗方案。次日拂曉,日偽軍向村內發(fā)起強攻,密集的炮火從四面八方向村內傾瀉,日偽軍發(fā)起了沖鋒。民兵武裝與敵人展開激戰(zhàn)。婦救會、兒童團運送彈藥、磚頭、瓦塊,連續(xù)打退敵人四次進攻。陳萬誠惱羞成怒,親自騎馬指揮第五次沖鋒,在激戰(zhàn)中民兵隊長王清平,農(nóng)會長王憲文壯烈犧牲,終因寡不敵眾,四門相繼失守。英勇的民兵和群眾與敵軍展開激烈的巷戰(zhàn),中午時分,縣大隊兩個連及區(qū)中隊、區(qū)民兵聯(lián)防隊趕來增援,經(jīng)過5個多小時的血戰(zhàn),終于擊退了敵人。斃傷日偽軍45人,日軍2人。王高寨村干部與民兵傷亡42人,這次戰(zhàn)斗,在東明民兵史上寫下了光輝壯烈的一頁。為紀念烈士英靈,1951年在王高寨村東建起了革命烈士紀念碑,現(xiàn)在是青少年革命教育的基地。

13、楊德志解放東明縣城

1940年日本侵略軍盤踞縣城。楊德志司令員率領主力部隊與地方武裝合編為冀魯豫支隊,所屬二大隊在東明境內活動,抗擊日軍,先后四次解放東明縣城。

14、劉鄧大軍渡黃河

1946年劉鄧大軍在東明以東,鄄、鄆一線渡黃河南下,發(fā)起定陶戰(zhàn)役,東明武裝及民眾抬擔架、送軍糧,配合戰(zhàn)斗,隨軍參戰(zhàn)。配合冀南軍區(qū)獨立旅,阻擊國民黨四十一師于東明西南隅,阻擊東援,并殲滅其一部。

15、1948年高村黃河大搶險

1948年,是解放戰(zhàn)爭發(fā)生根本變化的一年。由戰(zhàn)略防御轉入戰(zhàn)略進攻。是年進入雨季,河水暴漲,急流沖涮堤壩,形勢嚴峻。在敵人盤踞時,堤壩上的碉堡、戰(zhàn)壕比比皆是,黃河堤壩年年報失修,黃河搶險面臨萬分緊張的局面。當時東明縣城剛剛第三次解放,國民黨的重兵控制著菏澤城,高村東20里仍有國民黨居點。而國民黨為茍延其即將覆滅的命運,拼命作最后掙扎,阻撓黃河搶險工程經(jīng)??找u騷擾,妄圖造成黃河大決口,淹沒我軍和解放區(qū)。從6月19日至8月底進行了兩個多月的搶險斗爭。7月7日至17日,每天都有飛機數(shù)次轟炸,炸死炸傷搶險軍民20多人,倒塌房屋45間,燒毀物料無數(shù)。7月19日,菏澤之敵又出動兩個團的兵力奔襲高村險工,打死打傷數(shù)名搶險民工,破壞工程,燒毀物料。7月31日,我軍打退了敵人,搶險隨即復工。期間,我邊區(qū)主席董必武代表解放區(qū)救濟總會就黃河搶險問題,向世界公誼會、紅十字會發(fā)出緊急呼吁,揭露國民黨妄圖破壞大搶險,水淹解放區(qū)的陰謀,至8月12日,由于水大、流急、淘刷猛烈,堤身沖走了,壩基塌陷了,形勢萬分危急。至此,冀魯豫行署和黃委會決定,除原計劃100萬公斤柳料之外,再增加秸料300萬公斤及木樁麻便若干。東明人民全縣出動,同時急調長垣大車450輛,壽張、港縣大車180輛,菏澤、齊賓、考城大車900輛,南華40萬公斤秸料,及壽北、昆吾、滑縣、鄄城、南華各縣大批黃河工程人員前來增援參加搶險。調動運送物料,搶險民工十幾萬人。經(jīng)過激戰(zhàn),至8月底,黃河險情始于轉危為安。共修壩12道,護沿堤21段。用柳枝桔料450萬公斤,磚200余萬塊,群眾獻石料500多方,麻料20萬公斤,民工工時30余萬個。避免了一場大災難,支援了解放區(qū),保衛(wèi)了下游成百上千萬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的安全。

16、國家領導視察東明

1981年1月,國務院總理趙紫陽就農(nóng)村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任制問題來東明視察,并同農(nóng)民親切交談;1984年再次來到東明視察建設中的長東黃河公路大橋。1985年11月萬里副總理來東明視察,并同張寨鄉(xiāng)農(nóng)民親切交談。1992年,田紀云副總理到東明視察。

(四)歷史人物

本縣鐘靈毓秀,人杰地靈,人才輩出。莊周曾為吏于漆園,徐子償獻計于外黃。白云洞系張良辟谷之所。濟陽宮乃劉秀誕生之處。陳平之智,功在社稷。卞望之一門剛烈,徐世三朝元戎,理財專家劉晏名傳百代。起義領袖黃巢光照千秋。將身受杖,石拱辰朝廷直諫。戶部侍郎文學家穆文熙名垂青史。本縣人民勤勞機智,坦率質樸,臨危不懼,見義勇為,有著光榮的傳統(tǒng)。這里曾是唐末農(nóng)民起義的策源地;太平軍、義和團,也曾在這里安營扎寨,英勇戰(zhàn)斗。辛亥革命時期河南民軍總指揮王夢蘭也是東明人。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壯烈犧牲的烈士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如北平師大學子,以教書為業(yè)的地下共產(chǎn)黨員李宜亭;縣自衛(wèi)總隊隊長楊履謙;縣交通科長孫自端,區(qū)委書記陳廷選;縣委書記張恩桐等等。至若當代藍球巨人穆鐵柱,武林奇葩張玉萍,更是欽譽中外,國之瑰寶。

莊子

名周。戰(zhàn)國時宋國蒙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道家的代表人物。人們把老子和他合稱為“老莊”。他一生大部時間生活在東明,曾當過漆園(今縣東裕州屯村)吏,不久歸隱為民。其后代一直定居縣北莊寨村,至今還有莊子墓、莊子觀存在。他家里很窮,曾向何人借過米、釣過魚,有時靠織草鞋為生。但他輕視高官厚祿,只圖逍遙自在。楚威王派使臣帶了千金重禮聘他為相,他卻說:“我寧可在污穢的小河中自得其樂,也不愿受國君的約束”。他無書不讀,學問淵博,著有《莊子》三十三篇,又稱《南華經(jīng)》,是道家的經(jīng)典之一。莊子思想中包含著許多消極因素,但他的文章寫得格外出色,想像豐富,構思巧妙,善于用寓言故事來說理,在藝術上成就非凡,魯迅曾贊揚他的文章說:“其則汪洋辟闔,儀態(tài)萬千,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惫粢苍f:“一般的散記文學,應該推他為鼻祖。”我國后世許多文學家多受他的影響。

卞壺(281-328年)

字望之。冤句(今東明)人,晉代政治家。歷任中郎御史中丞、史部尚書,領軍將領、宰相等職。卞壺為人剛直不阿,不畏權貴,仗義執(zhí)言。在成帝即位舉行慶典那天,元老重臣王導因病未到,卞壺在朝廷上嚴肅地說:“王公豈社稷之臣也,大行在殯,嗣皇未立,寧人臣辭疾之時!”王導聽說后,連忙帶病趕來了。一次皇太后任命樂謨?yōu)榭ぶ姓?,瘐怡為廷尉評??墒撬麄z都仗著庚亮這個后臺,強調父母身體不好,拒不赴任。卞十分氣憤,不顧庚亮情面立即上本,稱“不得以私害公,絕其表疏?!睒?、庚二人只好乖乖上任去了。此后,凡朝廷有命,不得以任何借口推延,就形成了一種制度。王導與庚亮合不來,庚亮掌權,王導就經(jīng)常不上朝。一次王導稱病不上朝,都私下里為本騎將軍郗鑒送行。卞壺得知,毫不顧及王導的權勢及情面,上奏王導,虧法從私,無大臣之節(jié)。卞壺發(fā)現(xiàn)幾個御史中丞玩忽職守,阿庚奉承,便上書皇帝將其免官。事情雖然不了了之,但卞壺的剛正不阿,使舉朝震驚。使大邪對國法朝綱,不散胡作非為。327年,庚亮當權,要出兵征討歷陽鎮(zhèn)將蘇峻,卞壺力爭,認為一旦征討失利,將危及朝廷,切不可草率行事。庚亮不聽,果慘敗而歸。蘇峻趁機進攻京城建康,以實現(xiàn)其篡權的目的。皇帝命卞壺都督中外諸軍事,率兵保衛(wèi)京城。卞情知無法抵擋,作好隨時此死報國準備。經(jīng)幾次血戰(zhàn),兵馬死傷無數(shù),仍難阻蘇峻功勢,后經(jīng)奮力拼搏,直到戰(zhàn)死。其兩子卞盼、卞盱隨父拼殺,亦相繼犧牲。329年,平南將軍溫橋,征西將軍陶侃終擊破蘇峻。晉成帝贈卞壺待中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謚”忠貞“祀以”太牢“。卞壺為官廉潔,雖任重臣,仍然住舊房,吃粗茶淡飯,如普通百姓一般,過儉樸生活,深為同僚敬重

李[此處一字,左為“責”字,右為“力”字,讀qi,](549-669年)

李字懋功。

東明人。本姓徐,世民即位,贈以李姓,并改單名為。隋末參加瓦崗起義,后歸唐,開國功臣,官至宰相。隋大業(yè)未,李隨翟讓在瓦崗寨起義,后為瓦崗軍駐守黎陽,保衛(wèi)糧倉。他開倉濟貧,很得民心,因而得兵20萬,他從中發(fā)現(xiàn)了魏征、高季鋪、杜正倫、郭孝恪等賢才,引入瓦崗。后來這些人都為建立唐王朝立下了功勛。隋將楊玄感失敗后,其部將李密投奔瓦崗,李與王伯當勸翟讓讓權于李密,李密稱魏公。在瓦崗軍打敗隋將王世亮,擊敗張須陀的戰(zhàn)斗中,李都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后李密挑起內訌,殺死翟讓,李也被砍傷。瓦崗軍失敗后,李密歸唐,李將原來掌握的戶口,土地登記譜,通過李密交給李淵,被任命為黎州總管,619年,竇建德功破黎陽,李被俘,620年李趁機逃脫,跟著李世民破王世亮,竇建德、劉黑、徐圓郎等,戰(zhàn)功卓著。太宗即位,任李為并州都督。貞觀三年又擔任漠道行軍總管,跟隨李靖殲滅-厥,封英國公。李與單雄信關系很好,瓦崗失敗后,單雄信投靠王世亮,后被李世民俘虜,要求歸唐。李世民信不過他,要殺他。李勸說李世民不要殺他,并愿放棄自己的官爵以贖單的死罪,李世民不許,單雄信不了理解李勤的苦心,反罵他。單被殺后,李收養(yǎng)了單的妻子老少。李對李世民忠心耿耿,很受其重用和信任,把大事托給李。在世民病危之時,把李作為顧命大臣之一。李智謀深廣,通曉兵法,精于算計,臨敵對應變,深合機宜,善于聽取別人意見。打了勝仗,總把功勞記在下邊將領頭上,把金帛都賞給部署。自己無一點私貯,因而部下都愿意為他拼命效力,每戰(zhàn)多捷。高宗立,授李尚書左仆射,進位司空。高宗立武則天為皇后,他以元老重臣持贊成態(tài)度。666年李統(tǒng)眾東征高麗,668年與薛仁貴攻克平壤占全境。李死后,高宗輟朝七日,并親率太子百官為其舉哀。并葬于唐太宗昭陵側,現(xiàn)在陜西禮泉縣的昭陵文物陳列所就設在李墓地。

劉晏

(716-780)字士安,曹州南化(今東明)人。唐代著名經(jīng)濟改革和理財家。自幼天資穎悟,7歲即舉為“神童”。唐玄宗召見后,大加贊賞,隨授于秘書省正字之職,神童劉晏一時名噪京師。從此他利用職務之便,勤奮苦讀,博覽群書,四處救教,對他后來的施政改革,都有重大影響。762年,劉晏升任戶部待郎兼度支,鑄錢,鹽鐵等使用權,開始掌握唐王朝財政大權,763年又升任戶部尚書同中書平章等,仍兼度支等使,成為兼管財政的宰相。由于長達8年的安史之亂,唐王朝千瘡百孔,財政極為困難,加之漕運阻塞,并中缺糧上百萬石,糧價暴漲。劉晏為此日夜焦慮,最后果斷提出疏浚河道,南糧北調的宏偉計劃。為回憶進度,他首先逐段疏通由江淮到高師的河道,建造大船。改過去直法為段運法,建轉運站。船工由經(jīng)調為雇募。使江船不入汴,汴船不入河,河船不入渭,提高了運糧效率,杜絕了翻船事故。當?shù)谝淮Z到達長安時,皇帝欣喜萬分,專門組織樂隊到渭橋迎接,盛贊劉晏“你真是我的蕭何?。′钸\改革后,一年多可運110萬石,解決了糧荒還有所儲備。改革鹽政。唐初,實行自由販賣,不收鹽稅。后實行國家專賣,官府大幅提高鹽價,甚至貪官污吏還抓夫抓差無償運鹽,勤孛百姓。中飽私囊。人民怨聲載道,恨透食鹽專賣。同時政府鹽務機構龐大,開支驚人,劉晏決心改革鹽政。766年兼七道鹽鐵使,他首先大力削減鹽務機構,改官收、官運、官銷為官收、商運、商銷、統(tǒng)一征收鹽稅。為防鹽商哄抬鹽價,在各地設立常平鹽倉,以平鹽價,這樣一來,大批鹽吏被精簡,鹽價下跌,萬民稱頌,稅收也繳增。再是改革糧價,半年收糧存入平倉,以免谷賤傷農(nóng),當荒年、青黃不接糧價上漲時,開平倉以平糧價,百姓受益、國家獲利。在商業(yè)中建立驛站信息,使“四方貨殖低昂及它利害,雖甚遠,不數(shù)日即至?!笔窌戏Q劉晏“其理財常以養(yǎng)民為先?!彼迷黾迂斦杖氲那疤嵩谟诎l(fā)展生產(chǎn),安定人民生活,在安史之亂后的20年中,唐王朝收入,由60萬緡增加到1200萬緡,戶口由230萬戶增加到380萬戶。他為官“質明視事,至夜分出,雖休浣不廢。事無閑劇,即日剖決無留。所居修行里,粗樸庳陋,欽食儉狹,室無媵婢。他管財政20年,死后抄家時“唯雜書兩乘,米麥數(shù)斛”而已。他為相時,曾秉公處死過奸相無載。德宗即位后,無載黨羽楊炎為相對,楊炎挾劉晏之私仇,在德宗面前極盡挑撥之能等,并伙同荊南節(jié)度庚準,擅造劉晏造反,昏庸德宗完全聽信了楊炎等人讒言,于780年7月賜劉晏自盡,其屬流放江南。忠心耿耿為唐王朝理財,功勛卓著的大經(jīng)濟改革家劉晏就這樣含冤死去。

黃巢

(?-884年)唐末農(nóng)民起義領袖,曹州冤句(今東明東南部)人。出身鹽商,有才華,善騎射,愛扶貧濟困,有偉大抱負和造反精神。他博覽群書,苦讀經(jīng)史,應科舉,但屢試不第,逐漸形成了其反逆性格。他所寫的千古名篇《題菊花》: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極與桃花一處開。和《賦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就充分反映了他的理想和信念。唐末,政治黑暗,賦稅沉重,貪官污吏橫征暴斂。873年,山東河南水旱災荒,糧食無收。人以樹葉為食,饑民哀號,夫妻不相話,父子不相救。874年,王仙芝在長恒首舉義旗,自稱“天補平均大將軍兼海內諸豪都統(tǒng)”并攻下曹州。黃巢在冤句起兵響應。巢變賣家產(chǎn),組織武裝,帶二千余饑兵參加起義。義軍攻下濮州,經(jīng)取鄆曹,-皆捷,天下震動,苦難百姓踴躍參加,饑民愿附者,凡數(shù)萬,所向披靡,唐軍一觸即潰。義軍東進沂蒙,沂州失利后,移兵河南,連下禹縣、郯城,876年攻下汝州,兵鋒直指洛陽。唐王朝忙調大軍防守,義軍揮師南下漢水,淮河之間。唐王朝以封官招安誘降,授王仙芝“左神策軍押牙兼監(jiān)察史”,仙芝動搖,遭巢及將領痛斥。以后,王、黃分兵,王仙芝南進湖北,黃巢轉戰(zhàn)山東、河南。878年王仙芝戰(zhàn)死,余部歸黃巢。巢自稱“沖天太保均平大將軍,改無“王霸”有兵10萬。為避開唐軍主力,巢實行流動作戰(zhàn),先攻山東,又回師河南,佯攻洛陽,待唐軍蜂擁而來時,又突然揮師南下進安微、過長江,戰(zhàn)江西、取淅江,挺進福建,下廣東,占領了廣州。一路上嚴懲貪官污吏,開倉放糧,救濟貪民,百姓簞食壺漿慰于途。879年10月,黃巢自稱“率士大將軍義軍百萬都統(tǒng)”率50萬大軍北伐,直指長安。由廣東入廣西,湖南,順湘江直下長沙,殲敵十萬又進軍江陵。沿長江工下,經(jīng)江西、過皖南,由采石磯渡江北上,強度淮河挺進中原,百萬之師直指洛陽。洛陽留守劉允章嚇得失魂,率部投降。一路大軍所指,秋毫無犯,紀律嚴明。攻洛陽不久,即揮師西進突破潼關。此時長安城內亂做一團。宰相-,百官逃匿,唐僖宗逃出長安,義軍浩浩蕩蕩開進長安。巢“乘金肩輿,其徒皆披發(fā),約以紅增衣錦繡,執(zhí)兵以從甲駿如流,輜重塞途,千里絡繹不絕”萬民夾道聚觀。尚讓歷逾百姓:“黃王起兵,本為百姓,非如李氏,不愛汝曹,汝曹但安居無恐。”

880年12月,黃巢稱帝,國號大齊,年號“金流”。黃巢稱帝后,未能及時追殲唐敗軍,給以喘息機會,使其得以重新集結,卷土重來,加之起義軍內部0,大將朱溫叛變投唐,唐僖宗又從沙陀族李克用借來救兵鎮(zhèn)壓起義軍,大齊政權為能立穩(wěn)腳跟,被近退出長安,轉戰(zhàn)河南,轉攻陳州不克,損失慘重,義軍北走山東,經(jīng)曹州過沂州,884年退至泰山狼虎谷,被敵兵追擊,巢自刎,余皆壯烈犧牲,巢自起義,歷十載,行兩萬余里,戰(zhàn)十二省,克兩京建立了政權,他的平均思想,杰出的政策政治策略和軍事藝術,對后世產(chǎn)生了莫子影響,只可惜,勝利后未建立穩(wěn)固的地方政權,“流寇”主義吃了大虧,但不朽業(yè)績,將永遠彪炳青史。

石星

(?-1599)字拱辰,號東泉,東明城內人,明嘉靖已未進士。他從政四十年,經(jīng)嘉靖、隆慶、萬歷三朝,歷任給事中,大理丞,太仆聊,右副都御史,工部尚書和太子太保等職。1567年穆宗即位后,沉湎酒色,荒廢政務石星上書切諫:“陛下為鰲山之樂,縱長夜之飲,極聲-娛。朝講久廢,章奏抑遏。一二內臣,威福自恣,肆無忌憚。天下將不可救?!蹦伦诳戳瞬淮笈J是是毀謗自己,金殿杖六十。貶斥為民。打得石星死去活來,幸得同鄉(xiāng)穆文熙保護才得以活命,回到家鄉(xiāng)。1573年神宗即位,石星始得昭雪復職。任大理丞,南太仆聊等職。時張居王為首相,石星和他政見不和,于是上書劾張,自己又棄官而歸。十年后,張居王死,石星又赴朝為官任工部尚書加太子少保。后改戶部尚書。其間改革了14條施政、經(jīng)濟措施,保受擁戴。后因邊境事多,朝廷又任其為兵部尚書。1592年,日本豐臣秀吉率兵10萬大舉入侵朝鮮,登斧山、品平壤。朝鮮八道幾盡沒。朝鮮向明急求援。明廷認為中朝乃唇齒相依,不能不救,石星力主一戰(zhàn)。明廷以宋應昌、李如松率兵入朝增援。收復開城,光復平壤,日軍節(jié)節(jié)敗退。放棄王京,退守斧山。這時,淅人沈惟敬私向石星獻封貢和議之策,石星也感到打下去國力難繼,加之首輔趙志皋也竭力主和。石動搖了主戰(zhàn)決心,轉而倡導和議。而日本豐臣秀吉是假意求和,誘明撤兵,以便卷土重來。但由于明廷用人不當,使臣謊報交涉成果,蒙敬欺騙朝廷,神宗和石星還以為和議進展順利。那知日軍于1598年2月又進犯朝鮮,使臣又來哭訴求援。這時首輔趙志皋把議和失敗的原因一股腦推到石星身上,神宗大怒,立即下詔將石星下獄論死,妻奴發(fā)配廣西。1599年石星病死獄中。

王夢蘭

(1886-1911年)字華亭。東明大王寨人。自幼讀書,曾在開封上優(yōu)級師范。為人光明磊落,傲岸不羈。因受孫中山革命思想熏陶,棄學返里,創(chuàng)立仁義會,得壯士五、六千人。起義前夕,每晚聚會商討推翻清政,恢復中華之計。武昌起義后,河南革命黨起而響應,張鐘瑞任河南革命軍總司令,總部設開封,決定農(nóng)歷十一月三日夜舉事,以大為號。王夢蘭被任命為民軍總指揮,選驍勇2000人赴汴,候城中火起,即攻打曹門,不料奸細告密,設在師范學堂的司令部被清軍包圍,張鐘端等數(shù)十人被捕。未到預定時間城中即起火,并響起槍聲,夢蘭如城里有變,對部伍說:“本欲馬諸君驅除韃虜,成就共和大業(yè),今大勢已去若必欲同罹鋒鏑,于心何忍,愿各歸鄉(xiāng)里以期后效,無復念蘭?!北姳M泣、蘭大吼,揮之去。隨帶貼身勇士數(shù)人,攻城營救遇難同志。戰(zhàn)至天亮,不幸被捕,審訊后,張鐘端、王夢蘭等11名革命黨人被押赴刑場,臨刑前猶高呼“革命萬歲,共和萬歲”,沿途民眾目不忍睹,泣不成聲。夢蘭就義時僅25歲,妻張氏,遺二男一女。現(xiàn)開封有碑永久紀念。

二、地理文化

一)區(qū)域地理特征

東明地質構造位置處于魯西隆起區(qū),太行隆起帶,秦嶺隆起第三大構造體系的交匯處。東部為蘭(考)聊(城)斷裂帶,南部為蘭考凹起,西部為東明凹陷。鉆探表明,新生界第三系上,厚度為2160-2650米。奧陶系上沉積巖厚度達6000米以上。東明凹陷生油巖厚度大。埋藏深,有機質類型好,成熟度高,因此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燃氣資源,現(xiàn)境內石油天燃氣開采是-的一部分。全境系黃河沖積平原,平疇百里,一望無垠。地形由西南向東北緩緩傾斜,坡降為三千分之一到五千分之一,海拔為54.5—66.5米,高差12米左右。黃河沿縣境西部,南北流向,折而向東,流經(jīng)縣境62公里;河床普遍高出大堤北河地面3—5米,故有“懸河”之稱。境內自然河、人工河如東魚河、萬福河、洙趙新河、南趙王河等,均源于東縣注入南四湖。因此,全境除黃河灘區(qū)251平方公里為黃河流域外其余屬灘河流域。受黃河淤積和水流的影響,分為河灘高地、決口扇形地、高坡地、平坡地、洼坡地、背河槽洼地和灘地等8種微地貌。因西北臨黃河,有黃河水的浸潤,地下水豐富,引黃十分方便。境內東部土質多淤土,西南部土質沙壤土。地下水位2—5米。極易種植小麥、玉米、大豆、棉花、西瓜等農(nóng)作物。是中原地區(qū)的糧倉。

屬北溫帶季風性大陸氣候,一年四季氣溫差別明顯。春天溫和干燥,風多雨少,夏季炎熱潮濕,雨多溫高。秋季天高氣爽,晝熱夜涼。冬季寒冷多風,時降大雪。1月份最冷,最低氣溫為-15攝氏度;7月份最熱,最高氣溫為38.8攝氏度;年平均氣溫為13.7攝氏度。日照5月份最長,為262小時;11月份最短,為180小時;年均日照2587小時。年均降水量為630毫米左右。無霜期最長242天,最短192天,平均為215天。這樣氣候,適宜小麥、玉米、大豆、花生、棉花、瓜果、林木等多種溫帶植物生長。

(二)經(jīng)濟概況

盛產(chǎn)小麥、玉米、西瓜、大豆、花生、棉花,是省內農(nóng)作物生產(chǎn)基地。林木儲量豐富,達159萬立方米,為發(fā)展工業(yè)提供了充足原料。境內資源豐富,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已探明儲量分別為2億噸和138億立方米,年開發(fā)量為20萬噸和72000立方米,為發(fā)展石油化工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

東明經(jīng)濟在解放前,水、旱、蟲災頻繁,兵禍連綿,加之地主剝削,官府壓榨,以致生靈涂炭,民不聊生,生產(chǎn)凋敞,市場蕭條。1949年,全縣糧食總產(chǎn)量僅5313.5萬公斤,人均占有糧152公斤。工農(nóng)業(yè)總產(chǎn)值2482.2萬元,其中工業(yè)產(chǎn)值僅27.2萬元。建國55年來,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得到全面落實,給各項事業(yè)注入了無限生機和活力,使之呈現(xiàn)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到2004年,全年完成國內生產(chǎn)總值37億元。其中第一產(chǎn)業(yè)12億元,第二產(chǎn)業(yè)18.4億元,第三產(chǎn)業(yè)6.6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69億元。農(nóng)民人均純收入達2676元。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三產(chǎn)業(yè)比達到32.4:49.7:17.9。農(nóng)業(yè)結構進一步優(yōu)化,種植業(yè)在穩(wěn)定糧田面積的基礎上,大力發(fā)展經(jīng)濟作物,推廣間作套種,糧食生產(chǎn)量達到6.3億斤;大牲畜存欄量為11.6萬頭;漁業(yè)產(chǎn)值1.23億元;工業(yè)經(jīng)濟快速增長,石油化工,農(nóng)副產(chǎn)品加工兩大產(chǎn)業(yè)主導地位進一步確立。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企業(yè)實現(xiàn)銷售收入47.9億元,民營經(jīng)濟迅猛發(fā)展,從業(yè)人員9.9萬人。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5億元。交通、通訊十分便利。新石鐵路貫穿東西、京九鐵路、京九公路在東部毗鄰,梁蘭公路連接魯豫,東日高速直通海外,—0六國道通向京冀。境內村村通柏油路。程控電話國內外直撥。出口口岸青島延伸菏澤。

文化事業(yè)不斷發(fā)展。東明人民素有習武健身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被譽為“武術之鄉(xiāng)”。建有文化中心,圖書館、文化館、體育館、有線電視大樓等建筑。重視科技教育,現(xiàn)有中等專業(yè)學校6所,中學32所,小學504所,在校生15萬余人。有縣級醫(yī)院6處、醫(yī)療設備先進。為加快現(xiàn)代化建設步伐,縣委縣政府確立了以開放促發(fā)展,科技強縣的總體規(guī)劃,重點發(fā)展石油化工,制漿造紙,農(nóng)副產(chǎn)品加工和完善適合本地特點的經(jīng)濟格局,盡快把東明建成經(jīng)濟繁榮、人民富強、文明進步的現(xiàn)代化城市。

三)名特土產(chǎn)

東明的大西瓜最負盛名,每年種植30余萬畝。以個大、味甜、耐儲運等特點,運銷十余省半個中國,多次被評為省優(yōu)質、國家產(chǎn)品。名產(chǎn)較著名的有香肚,又稱粉肚。是本縣“靳家老店”的傳統(tǒng)名吃。以80%鮮豬肉,20%綠豆粉為主要原料,加砂仁花椒、香油等佐料拌勻,裝入豬尿脬、系口、呈球狀,文火煮熟后、色、香、味具佳。是上等菜肴。

方言文化

東明地處魯、豫、冀交界處,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中,又多次歸屬不同國郡、道及省、區(qū)、市。明清時期晉民又大量遷入,使東西南北的方言俚語、風俗民情,有了更加廣泛的交流,融合和兼容并蓄,逐步形成幾種地域文化特點兼而有之的鄉(xiāng)土文化和方言。

東明方言,屬于漢語北方方言中原官話里的一種土語。在語音上的主要特點:平翹不分,尖團不分,“拳、傳”合流,“張、蒸、書”讀“姜,經(jīng)、虛;古清入聲和次濁入聲,今讀陰平。這此特點是以城關鎮(zhèn)為代表的大部分鄉(xiāng)鎮(zhèn)所共有。就全縣而言,各主要鄉(xiāng)鎮(zhèn)之間又形成了內部差異。這種內部差異又很難形成一個明確的地理界限,可大體分為三個小片:1、城關片:包括菜園集、沙沃、小井等幾個鄉(xiāng)鎮(zhèn),以城關口音為代表,一般認為以城關口音的話是東明話的代表。2、東片:以陸圈、武勝、大屯三個鄉(xiāng)鎮(zhèn)接近菏澤,口音也接近菏澤話(俗稱老山東話)。如“責、冊、色”讀tsei,tsei,sei或tsdi,tsei,sei”。安、恩的韻母是鼻化元音。3、西南片:包括:焦園、長興、三春、劉樓、馬頭等鄉(xiāng)鎮(zhèn),以焦園口音為代表。這一片的特點是分尖團,“張、蒸不等于”“姜、經(jīng)”,但“書=虛”,“肺、費”讀作fi。

新派和老派又有差異:“新派”是指年輕人,“老派”是指年紀較大者所操口音,新派向普通話靠攏,而老派較為保守和“正統(tǒng)”。老派沒有舌齒音(平舌音);ts,s,z和舌腭音,少數(shù)有舌齒音和舌腭音,個別還有偶爾出現(xiàn)舌齦音。東明話有19個輔音聲母,一個零聲母。零聲母音節(jié)開頭通常較明顯的摩擦音。有42個韻母(不包括兒化韻)。

就詞匯表達與普通話比較,有很大區(qū)別:“月亮”稱“月老娘”“月婆婆”“月明地兒,“今年”稱“即年”,“去年”稱“年時個”,“昨天”稱“夜兒個”,“傍晚”稱“落黑兒”,“中午”稱“晌午”?!奥槿浮狈Q“小小雀兒”,“喜鵲”稱:“媽嘎嘚”。稱外祖父母為“姥娘、姥姥、姥爺”,稱丈夫為“男人,外頭人,對象,俺那一家嘚”,稱吃晚飯為“喝湯”等。

東明話的語法特點:1、多用前綴和后綴。前綴沒有詞匯意義,但有構詞功能和語法上的附加意義。如“二桿子、二喝喝、二不斗、二掌柜等”。后綴比較豐富,多念輕聲:如“子,桌子,瓶子”,啥“撈啥、看啥”?!斑只拧保皭炦只?,急咧慌,曬咧慌等。2、程度表示法多用重疊,以表示加深。如“很”“很厚很厚”、“高”“老高老高”,“硬”死硬死硬,“可”“可熱可熱”等。3、東明話多用助詞“嘍、勒”,如“睡著嘍,拿動嘍,找著嘍。好勒多、雨下勒很大,我勒帽子,這學校誰勒校長,三八年參勒軍”等。4、語氣詞多用“咧、吧、唄”:如“他夜兒個走咧”,“他說走,還沒走咧”,“歇歇兒吧,歇歇兒唄”,“趕集去吧去唄。“有煙吧?”“這書你看過吧?”等。東明方言句例:“誰?干啥咧?我,找人咧?“你擱家弄啥哩?喝湯咧”?!斑@有多重兒?五十來斤兒吧”?!澳脛訃D不?拿動嘍?!薄盁?、酒、茶我都不景勒慌”,去年事兒你記勒不記勒?”東明話語氣比較和善。

2東明,本名陳祖明1937年生,筆名東明。四川大足人。歷任大足縣川劇團琴師,江津專區(qū)川劇團琴師、樂隊隊長,永川地區(qū)川劇團、重慶市川劇院三們琴師、劇團長。國家二級演奏員。中國劇協(xié)四川分會會員,省川劇理論研究會會員,重慶劇協(xié)理事。1956年獲江津專區(qū)第一屆專業(yè)川劇匯演學員一等獎。1973年合作的《你追我趕學大寨》器樂曲參加省調演評為優(yōu)秀曲目。在省、市各種報刊發(fā)表多篇文章,《操琴口訣》獲省川劇研究會、社科院三等獎?!墩摯▌〉膽?zhàn)略》一文被收入《永川市沃土》集。創(chuàng)作的課本川劇《猴子撈月》劇本和曲譜獲重慶市中小學匯演創(chuàng)作一等獎。

東明縣周邊行政區(qū)地圖導航

CopyRight 2020-2024 北斗地圖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備2024058711號

北斗地圖提供全國各省市高清地圖在線查看,可查看道路、衛(wèi)星、景點、地形、城鎮(zhèn)、房屋等地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