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州區(qū)地名由來:2018年6月由宜賓縣改設,北宋政和四年(1114)戎州更名敘州,明正德《四川志》敘州府:取西戎即敘之義。
2022年9月,敘州區(qū)被確定為第四批天府旅游名縣(候選縣)。
2022年1月,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認定命名敘州區(qū)宜賓油樟產業(yè)示范園區(qū)為第二批國家林業(yè)產業(yè)示范園區(qū)。
2022年1月,敘州區(qū)茶葉現代農業(yè)園區(qū)被確定為2021年度四川省星級現代農業(yè)園區(qū)。
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敘州區(qū)人口數量為93.82萬人,位列宜賓市各縣區(qū)人口數量排行榜第1位,位列四川省各縣市區(qū)人口數量排行榜第17位,位列全國各縣市區(qū)人口數量排行榜第297位。
2019年3月,敘州區(qū)上榜2018年全國義務教育發(fā)展基本均衡縣(市、區(qū))名單。
2005年,敘州區(qū)位列2005年度全國肉類生產百強縣第54名。
敘州區(qū)位于四川盆地南緣,地處川、滇結合部,東接翠屏區(qū)、自貢市富順縣,西鄰屏山、沐川和犍為縣,南倚高縣和云南省水富縣,北連自貢市榮縣??h城柏溪鎮(zhèn)距宜賓市三江口城區(qū)13千米,全縣幅員面積2945.83平方千米,轄26個鄉(xiāng)鎮(zhèn)、535個村委會、5437個村民小組、41個社區(qū)居委會??h境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氣候宜人,雨量充沛。2004年年均氣溫18.4℃,較歷年平均氣溫176℃偏高0.8℃,年降水量765.1毫米,較歷年平均降水1129.3毫米偏少30%,年日照時數1050.2小時,較歷年平均日照1128.2小時偏少7%。
敘州區(qū)境資源豐富,有濃厚亞熱帶自然風景特色的“百里翠湖”越溪河省級自然風景區(qū),有譽為“西南半壁”、“環(huán)列如城”的石城山省級森林公園和古戰(zhàn)場遺址,有石城山包家?guī)r、獅子巖是世界著名的丹霞地貌;也是革命先驅劉華、盧德銘、趙一曼,還有譽為“當代孔子”、“東方黑格爾”唐君毅先生的故鄉(xiāng);是國家確定的糧棉大縣和商品糧、商品牛、瘦肉型豬、長江中上游水果開發(fā)縣,素有“全國天然油樟植物園”的稱譽;礦產已探明煤炭總儲量4348萬噸,鐵總儲量127萬噸,油頁巖總儲量40余萬噸,天然氣總儲量300億立方米??h境水資源在-具優(yōu)勢,徑流量達22.9億立方米;水能理論總儲量1040萬千瓦,可供開發(fā)625萬千瓦。宜賓縣是金沙江水能資源開發(fā)的重要后勤依托基地。
2004年,全縣人口97.62萬人,其中農村人口88.02萬人。人口出生率9.32‰,同比下降0.18‰,人口自然增長率3.38‰,同比下降0.22‰。社會從業(yè)人員58.50萬人,比上年增3%,其中,第一產業(yè)從業(yè)人員32.22萬人,第二產業(yè)6.62萬人,第三產業(yè)19.66萬人,有在崗職工2.73萬人,比上年減865人。全縣生產總值實現53.55億元,比上年增13.50%,其中第一、二、三產業(yè)增加值分別是16.96億元、18.52億元、18.07億元,分別增長8.2%、17.9%和13.7%。一、二、三產業(yè)占GDP的比重為31.67:34.58:33.75,人均GDP5950元,同比增33.70%。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11億元,增15.7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4.0億元,增長19.04%,年末全縣金融各項存款余額達33.61億元,比年初增長14.75%。各項貸款余額達19.38億元,比年初略下降4.91。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73億元,比上年增22.81%。
宜賓縣交通概況
宜賓縣境交通便捷,內昆鐵路,內水高速公路和川云中路為主干線的鐵路、公路,把宜賓縣與川、滇二省邊界地區(qū)聯成網絡,水路南連金沙江,西通岷江,東接萬里長江,縣城柏溪距宜賓機場20千米,形成現代化的“水、陸、鐵、空”立體交通網絡。
宜賓縣境內有省道23千米,縣道286.2千米,專用公路10千米,鄉(xiāng)道438.3千米,村道公路3000余千米;全縣有汽車客運站9個(其中二級客運站1個,四級客運站8個);全縣通航水域310余千米,有渡口碼頭53個(其中渡口39個,碼頭14個)。在建大型公路項目有榮宜路(宜賓到榮縣),樂宜高速(宜賓到樂山),紅色旅游公路(趙一曼故居)。在建大型工程向家壩水電站、溪洛渡水電站。
自然地理
宜賓縣境內南北長、東西窄,地勢東北低,西南高,海拔270—1418米。地貌多樣,以丘陵為主,約占面積的73%以上。
石城山森林公園屬亞熱帶溫潤季風氣候,海拔860—1115米,具有冬暖夏涼的特點,年平均氣溫12.7—14℃,最熱月均溫23.1—25.8℃,最冷月均溫1.2—2.5℃?,F有植物87科,327種。
石城山“狀如覆斗,環(huán)列如城”,四周懸崖百丈,平靜的流水蜿蜒從130多米高的懸?guī)r上匯成“川”瀑飛流直下,水落處銀花四放、綠的山、紅的石、清的水、天地仿佛都成了紅綠的世界。高高的山峰狀若雄獅昂首,登臨俯瞰,關河如帶。極目遠眺,四面群山環(huán)伏如拜,百里田園村舍盡收眼底。特別是登上萬松樓憑欄遠望,萬畝林??芍^“無山不綠,有水皆清”。石城山萬畝林海郁郁蒼蒼、層巒疊嶂、綠濤翻涌、橫無際涯。漫步其間,清新的空氣,使您賞心悅目。一排排筆址如箭的杉木披刀掛羽,似兵戎臨陣;一襲翠綠素裝的柳杉林,婀娜多資,微風吹過,枝葉婆娑,萬種風情。
宜賓縣境屬長江流域,金沙江、岷江兩大干流過境有分支中小河(溪)357條,總長1582公里,呈樹枝狀河網,密度0.52公里/平方公里。
岷江水系岷江又稱汶江、導江,以“岷山導江”而得名。
岷江發(fā)源于岷山弓杠嶺和郎架嶺,全長735公里,流域面積14萬平方公里;全河落差3560米,水力資源1300多萬千瓦。岷江是長江上游水量最大的一條支流,都江堰以上為上游,以漂木、水力發(fā)電為主;都江堰市至樂山段為中游,流經成都平原地區(qū),與沱江水系及眾多人工河網一起組成都江堰灌區(qū);樂山以下為下游,以航運為主。岷江有大小支流90余條,上游有黑水河、雜谷腦河;中游有都江堰灌區(qū)的黑石河、金馬河、江安河、走馬河、柏條河、蒲陽河等;下游有青衣江、大渡河、馬邊河、越溪河等。
森林資源
全縣林業(yè)用地9.12萬公頃,占幅員面積的三分之一,其中有林地8.57萬公頃(占宜賓市的五分之一),疏林地0.08萬公頃,灌木林地0.19萬公頃,未成造林地0.06萬公頃,難造林地0.03萬公頃,宜林地0.19萬公頃。另有四旁樹占地1.6萬公頃。有林地中天然林4.76萬公頃,占56%,人工林3.81公頃,占44%。
活立木蓄積284.9萬立方米,其中林分蓄積265.5萬立方米,疏林0.6萬立方米,散生木1.8萬立方米,四旁樹17.0立方米。竹林16206萬株。經濟林11523萬株。人工林蓄積107萬立方米,占38%。
全縣森林覆蓋率為34.1%,是全省速豐林基地縣、重點林區(qū)產材縣。于1998年實現全面綠化達標。
礦產資源
煙煤已探明縣的總儲量約為380萬噸。主要分布于鳳儀鄉(xiāng)斷頭山、水溝灣梁子,羅河鄉(xiāng)火燒溝梁子和復龍鄉(xiāng)田壩村碗廠坡梁子一帶。
白煤已探明縣的總儲量約3968萬噸。主要分布于鳳儀、溪鳴、曬金、七里、普安等地。
油頁巖分布于石城山的煤炭坡一帶。民國29年初勘,估計面積為6平方公里,礦體厚約8公分,比重為0.9,總儲量約為40余萬噸。
鐵經普查已知鳳儀鄉(xiāng)二迭系地屋中蘊藏菱鐵礦,其儲量為127萬噸,并伴有煤、耐火土等,其分布在溪鳴、曬金等地。
砂、礫石縣境內、岷江和橫江的漫灘砂、礫石儲量巨大。其中金沙江安邊段的品質最優(yōu)。
另天然氣、石油、石灰石蘊藏量比較豐富。
歷史沿革
宜賓前身名叫“僰道”北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年)方改稱為“宜賓”。但是,“宜賓”一名卻早在北宋太宗太平興國元年(976年)早已有之。其來由乃是:隋末,曾析南安縣(今樂山前身)部分地域在今宜賓縣蕨溪鎮(zhèn)宣化壩置存阝馬阝縣作為郡治設于今宜賓三江口城區(qū)的犍為郡轄地;唐天寶元年(742年),以少數民族“慕義來賓”(或說唐王朝少數民族“以義賓服”)之意,改存阝馬阝為義賓;至北宋太宗太平興國元年(976年),宋代第二皇帝趙匡義(亦叫“光義”)上臺,“義賓”之“義”“犯諱”,于是按《孟子》“義者宜也”句意,把義賓改為“宜賓”。不過,此一“宜賓”是指設縣城于今宜賓縣蕨溪宣化壩的宜賓,不是指今三江口舊城所在。但是,畢竟“宜賓”一名已有出現。至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宜賓縣降為宜賓鎮(zhèn)壓進入僰道縣,又經過43年,至寧徽宗政和四年(1114年)道縣方改稱為宜賓縣。然而,這時的宜賓縣城卻仍不在今三江口舊城區(qū),而是在今江北舊州壩。至南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年),宜賓縣城又遷至登高山(今三江口舊城東)。直到元代至元十四年(1276年)方把宜賓縣城復遷回今三江口城區(qū)。今三江口宜賓舊城區(qū)叫做“宜賓”,從此時開始。
總之,“宜賓”之名出現至今已1026年。今三江口宜賓城被稱為“宜賓”則僅有726年。其間,有300年時間,“宜賓城”設于蕨溪宣化壩(共138年)、舊州壩(共153年)、登高山(共9年)。盡管如此,因為“宜賓”承傳于僰道,僰道城即今宜賓舊城所在,且從隋至今年內,犍為郡、戎州、南溪郡、敘州、敘州路、敘州府及民國時期專員公署大多數時間均設治于今宜賓城區(qū)(含三江口舊城、舊州城、登高山城地域),因而習稱宜賓為“具有二千多年建城歷史“的古郡,準確無誤。
宜賓置縣時間有兩說:一說認為“秦曰贊道”,“道”相當于縣級政權,置縣當自秦始;一說認為:西漢置焚道縣。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贊道縣改名宜賓縣沿襲至今。
其始,縣治所在焚道城(今宜賓市城區(qū))。但在唐會昌二年(842年)曾遷岷江北岸舊州壩(今宜賓市安阜街道辦事處轄境);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又遷治登高山(今宜賓市城區(qū)隔江東岸白沙灣街道辦事處境內)。復于南宋德祜元年(1274年)遷回焚道城原址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1年6月析置宜賓市后,縣治所于同年10月遷喜捷鎮(zhèn),1952年8月復遷回宜賓市城區(qū)。1965年7月再遷柏溪鎮(zhèn)至今?,F隸屬于宜賓市。
風土人情
宜賓縣從漢至民一千多年的歷史中,縣地存在著漢晉和宋明巖墓。其巖墓的石刻像內容豐富,形象逼真,堪稱一絕。這些像既反映了漢代農業(yè)生產技術、制陶、冶鑄、釀造等的高水平,又表明音樂、舞蹈、雜技、雕刻等文化藝術已在民間盛行。
今尚存的上千余座巖墓、著名的有黃傘漢代巖墓群、三十六臂山宋明巖墓群、北斗巖宋代巖墓群。同時與巖墓伴隨,縣地一直存在著銅鼓,即縣地沿著從漢代建起的通往滇黔的“南夷道”這條古道把漢文化與銅鼓民族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留下了漢文化與西南少數民族文化相結合的歷史痕跡。在民居建筑方面,宜賓縣的建筑很有藝術特色。如集中、西建筑于一體的“朱家民居”。整個建筑占地2400m2,建筑面積1357m2,建筑依地勢而置,主體一樓一底,磚木結構,仿“洋樓”,面積660m2。主體樓后隔天井為廚房、雜物倉,右前方建一座6米見方的印子樓。
居民內道路踏步整齊,花木繁多,尤以主樓前兩株合抱的黃桷蘭樹為珍貴,花開時節(jié),滿鎮(zhèn)飄香。另外有建筑規(guī)模宏大,功能分區(qū)明確、屋宇高低錯落,造型豐富多姿的李場祥灣民居。群眾文化活動日漸普及,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文藝創(chuàng)作、書法、美術、攝影等作品常獲省級以上各類獎項和入選參加市級以上各類大賽。如文學創(chuàng)作,有王建容的《夢酒與文化》、李曉虹的論文《科學與教育》、蘭鐵的美術專著《山水畫教法》、《中國基礎教法》、汪燾的詩歌《月亮》、李伯章、周大川的合著小說《大蜀三雄》、田麗分歌曲《美麗的夢酒廠》等。書法、美術方面有劉泰偉的國畫《黃谷圖》、《親情》、陳華的《苗女》、梁盛華的《鐵臂銅墻》等李代煊、張興明的書法篆刻等等作品,攝影愛好者更是眾多,縣內也常舉辦一些各類文藝作品展。除此還有各種龍燈、牛燈、獅燈、船燈、扭秧歌,各種健身操運動以及化裝-表演最受廣大群眾喜愛,其中尤以觀音的龍燈表演為上乘,它集舞蹈、雜技、體育于一身。
宜賓縣境內旅游名勝:石城山省級森林公園、越溪河省級風景名勝、天堂溝崖墓群、趙一曼故居、八角寨。
經濟概況
宜賓縣經濟體制改革向縱深推進,在制度創(chuàng)新上,全縣具有四川驚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8戶股份有限公司,占全市的50%。全縣現有集團公司4戶,其中省級集團2戶,準備培育上市的驚雷科技、天工機械、萬泰集團3戶股份有限公司已參加了中國證監(jiān)會舉辦的“擬上市公司證券發(fā)行、法規(guī)培訓”。在技術創(chuàng)新上,改制工業(yè)企業(yè)普遍都進行了1—4次的技術改造和產品的換代升級。
宜賓縣把國有企業(yè)產權制度改革的經驗向城鎮(zhèn)集體企業(yè)、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延伸。完成了236戶國有工商企業(yè)、城鎮(zhèn)集體企業(yè)、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和企業(yè)化事業(yè)單位的改革。并由經濟領域向非經濟領域拓展延伸,已成功地對縣骨科醫(yī)院改制試點,盤活了國有資產,減輕財政負擔。同時,全縣國有資產、轉讓費、國家股紅利、租金共收回575萬元,累計總收回4500萬元。努力打破平均股,使股權向經營者、經營管理骨干、科技人才和優(yōu)秀員工傾斜、流動,切實解決轉制后出現的“二鍋鈑”現象。
目前,全縣已形成以四川驚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啤酒(集團)宜賓有限公司、威力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天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成中建設集團公司、伊力緊固器材有限責任公司等為代表的一批科技含量高、管理先進,在全國、全省同行業(yè)處于領先地位的企業(yè)群體,正逐步成為宜賓縣的骨干企業(yè)和縣域經濟發(fā)展支柱,驚雷、伊力等企業(yè)產品已跨越太平洋銷往美國、泰國等國家和地區(qū),成為直接出口創(chuàng)匯的優(yōu)勢企業(yè)。
行政區(qū)劃
宜賓縣位于四川盆地南緣,地處川、滇結合部,東接翠屏區(qū)、自貢市富順縣,西鄰屏山、沐川和犍為縣,南倚高縣和云南省水富縣,北連自貢市榮縣。
YibinXian
511521
644600
千島湖鎮(zhèn)新安北路18號
2004年,宜賓縣轄18個鎮(zhèn)(柏溪、橫江、喜捷、觀音、永興、白花、孔灘、柳嘉、泥溪、蕨溪、商州、高場、安邊、雙龍、李場、合什、古羅、復龍)、8個鄉(xiāng)(古柏、王場、雙誼、隆興、泥南、龍池、普安、鳳儀)。